经典故事大全_成人睡前故事_文摘精选_故事文摘杂志在线阅读-故事者网站
故事、文摘投稿
当前位置:故事者 > 历史故事 >沧海拾贝:慈禧儿媳不好当等

历史故事《沧海拾贝:慈禧儿媳不好当等》

栏目:历史故事|发布:厌氧的鱼 已在故事者网站发布【43】篇文章
日期:2022-01-17|来源:民间故事选刊|作者:多人|阅读:手机阅读

感谢厌氧的鱼发布历史故事《沧海拾贝:慈禧儿媳不好当等》,内容如下:

慈禧儿媳不好当

清光绪帝的后宫总共一后两妃,在清朝皇帝中是后妃最少的。他的两个妃子就是珍妃和瑾妃姐妹。这对姐妹花虽贵为皇帝妃子,但是不幸遇上了婆婆慈禧,其命运比丈夫光绪帝还要悲惨曲折。

说起珍妃和瑾妃,得从光绪选妃事件说起。在清朝,一般皇帝十四到十六岁就该大婚、亲政了。可慈禧直到光绪十七岁,才着手筹划光绪的婚事。经过几轮筛选,只剩五个女孩:慈禧弟弟桂祥之女叶赫那拉氏、江西巡抚德馨的两个女儿、侍郎长叙的两个女儿。1888年11月8日,这五个女孩在紫禁城体和殿面见慈禧、光绪帝。当时光绪面前放着玉如意一柄、红绣花荷包两对,作为定选证物,玉如意给谁谁就是皇后,荷包给谁谁就是妃子。慈禧对光绪说:“去吧,皇帝,你自己做决定。”

于是,光绪拿起玉如意直奔自己比较喜欢的德馨的女儿。刚走到跟前,只听慈禧一声暴喝:“皇帝。”光绪吓得直哆嗦,回头一看,慈禧对着她的侄女、桂祥的女儿努嘴,光绪明白意思,很不情愿地拿着玉如意递到长相实在有些丑、大自己三岁的表姐叶赫那拉氏手里,即为隆裕皇后。然后情势便不由光绪控制,慈禧直接让人把两个荷包给侍郎长叙的两个女儿,即为珍妃和瑾妃。

光绪大婚后,基本不搭理隆裕皇后。而瑾妃呆板木讷,也与光绪相处淡漠。后来在多次礼仪活动中,光绪发现珍妃容貌俏丽,且乖巧伶俐,便对她有了好感。慢慢地,皇后因失宠而生妒忌,为了泄愤,她经常向姑母慈禧告珍妃的状。

按宫中规矩,妃子不能乘八人轿,只能坐四人轿。光绪帝宠爱珍妃曾特意赏给她一乘八人轿。这事被慈禧知道了,非常生气,命人将轿摔毁。

1894年慈禧六十大寿,按惯例要晋封一批妃嫔。所以在这年的正月初一,慈禧发布懿旨晋封珍嫔为珍妃。可到了十月,珍妃却又突然被降为贵人。

原来,清朝妃子每年例银是固定的,珍妃花钱大手大脚,而且经常给宫中太监赏赐。时间一长,她失去节制,亏空越来越大。于是她铤而走险串通太监受贿卖官。珍妃有一次为一个叫玉铭的人搞定四川盐法道一职,按例这一级别的新官放任,要由皇帝召见一下。光绪在召见时问玉铭在哪个衙门当差,他居然答说在木厂,光绪命其将履历写出,玉铭把笔头都快咬烂了也没写出一个字,原来他压根儿是个文盲。此事震惊朝廷内外,引起了慈禧的强烈不满。

珍妃与慈禧的矛盾远不止此。甲午战败,光绪帝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影响下,试图搞维新政治,富国强兵。珍妃就坚决支持皇帝变法,是“帝党”的重要成员。后来,慈禧将光绪囚禁在南海瀛台,同时也将坚决支持变法的珍妃打入了冷宫,一直到死,也未能再见光绪一面。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七月二十一日,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带着光绪仓皇出逃。临行前命太监崔玉贵把珍妃推到宁寿宫外的井中害死。回京后慈禧为安抚光绪,派人把珍妃尸体打捞上来,重新装殓,并把罪责推在崔玉贵身上。按理这是死罪,但只是削去崔玉贵二总管的职务。不久,崔玉贵又回到皇宫。

古代已有“囧”字?

宋末元初着名画家钱选创作过一幅《王羲之观鹅图》,奇怪的是,画的左边有个萌萌的“囧”字印章,难道古人就会用“囧”字来做印章?其实,这个字不是囧,外面的“口”是印章的四边,里面是篆书“公”字,“信公”是清代着名收藏家耿昭忠的号。

康熙初年,耿昭忠的哥哥耿精忠勾结吴三桂发动叛乱,史称“三藩之乱”。由于耿昭忠及时向康熙表忠心,与哥哥划清界限,这才幸免于难。《清史稿》记载耿昭忠“擅文章,工艺事,善鉴别”,后世流传的宋元书画真迹中,很多都有他的收藏印章,也就是那个“囧”字章。而且耿昭忠在自己收藏的画上印“公”的时候,下面都会附带“信公珍赏”,以示对画的重视。

圈套

二战期间,他被抓进盟军监狱,任对方软硬兼施,都难从他口中得到半点情报。

一天,从监牢被带去审讯室时,他看到一个房间里有很多人在听课,一位老“教授”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审讯归来时,“教授”的讲授仍没有结束。他侧着耳朵听了几句,发现“教授”在讲船舶知识,他脸上露出鄙夷的神情,随即离开。

隔天,他再次被提审,路过那个房间时又看到同样的场景。他忍不住停下脚步,认真倾听。听了不到5分钟,他突然闯进屋子,冲上讲台,怒不可遏地对“教授”吼道:“你连基本的常识都没有,不要再误人子弟了!”

“教授”惊愕不已,反驳道:“我一直是这样讲的。”

“你一直是错的,快下去,我来讲!”

他把“教授”推下讲台,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又写又画,认真讲了起来。其他人在下面拿看笔飞快地在本子上做着记录。当他神采飞扬地讲完后,突然意识到不对劲儿。

原来,这名犯人是德国着名的潜艇专家雷恩。盟军了解到雷恩治学严谨,对自己和别人工作中的任何差错都绝不姑息,因此设下这个圈套,顺利获得潜艇的情报。

避其锋芒,换一个突破口,往往有出其不意的奇效。

本文地址:http://www.gushizhe.com/lishi/10537.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1 2下页
阅读相关历史故事标签:历史人物故事 历史趣闻轶事
厌氧的鱼发布的其他历史故事更多
网友点评(0 条评论)
验证码:
故事者网站是故事、文摘阅读平台,免费提供多种国内广受好评的经典故事期刊、文摘杂志电子版在线阅读
本站所有故事、文摘均为网友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19-2023 Gushizhe.Com 故事者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3060号-1 网站地图
合作 / 友链 / 建议请联系故事者网站E-mail:325794#qq.com(#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