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故事大全_成人睡前故事_文摘精选_故事文摘杂志在线阅读-故事者网站
故事、文摘投稿
当前位置:故事者 > 历史故事 >郭沫若:做文艺工作的政治家

历史故事《郭沫若:做文艺工作的政治家》

栏目:历史故事|发布:傲战风云 已在故事者网站发布【34】篇文章
日期:2022-04-18|来源:领导文萃|作者:温伯陵|阅读:手机阅读

感谢傲战风云发布历史故事《郭沫若:做文艺工作的政治家》,内容如下:

郭沫若的人生有三个重要阶段,青年时期是文学奇才,中年时期是革命战士,壮年时期是文化领袖。

1914年,家境殷实的郭沫若留学日本到九州帝国大学习医,准备回国当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

1919年8月,也就是“五四运动”爆发的3个月后,未来的哲学家宗白华出任《学灯》编辑,并且建议开办“新文艺”专栏,刊登新体诗。《学灯》是《时事新报》的副刊,留学日本的郭沫若经常阅读《时事新报》,也知道了刊登新体诗的消息,便把以前写的诗文寄到上海,向《学灯》投稿。宗白华看到郭沫若的新体诗,觉得非常精彩,极力向主编推荐,建议在《学灯》上刊登出来。

随后数月,郭沫若陆续发表《死的诱惑》《火葬场》《黎明》等一系列新体诗,在文艺界的名气越来越大,宗白华也对郭沫若越来越欣赏,甚至用整个版面发表郭沫若的诗。

从此以后,留日素人郭沫若,便成了新文化运动的诗人。同是新文化运动诗人的朱自清,也说郭沫若是“一支异军的突起”。但他没有选择做诗人大师,而是在日本毕业以后,回国参加革命。

郭沫若在革命队伍里,成就也非常人可比。

1926年,郭沫若出任广东大学文科长,同时兼任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员。农民运动讲习所共开办六届,前五届的主持人是彭湃,第六届的主持人是毛泽东。也就是说,我党武装起义之前,郭沫若就是毛泽东的同事,在工作中有了不错的感情

郭沫若教书之余,还在黄埔军校做宣传工作,北伐开始,又做到北伐军政治部副主任,和周恩来、叶挺等人发展了良好的关系。而郭沫若的军衔是中将。肩扛中将军衔,和毛泽东、周恩来共事,这份地位和资历,国共两党里超出郭沫若的人其实不多。

1927年3月,蒋介石策划九江和安庆的暴力事件,开始破坏国共合作,打击我党的群众力量,给1个月后的“四一二事件”做铺垫。

郭沫若发现蒋介石的反革命面目,便辞去官职,化名“高浩然”离开蒋介石行营,跑到南昌住在朱德家里,写了一篇讨蒋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

在檄文里,详细描述了蒋介石制造暴力惨案的过程,最后号召革命同志和民众拥护中央,打倒蒋介石。这篇檄文发表在4月9日的武汉《中央日报》上,3天后蒋介石发起“四一二事变”,大规模屠杀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

郭沫若的反蒋檄文,比蒋介石正式叛变都要早。

在1927年举国白色恐怖的时候,蒋介石悬赏3万大洋,要郭沫若的脑袋。

郭沫若先去武汉,出任张发奎部队的政治部主任,随后便参加“南昌起义”,和周恩来、朱德、聂荣臻、陈毅等人并肩战斗。

我们都知道,起义部队南下期间,贺龙申请入党。但很多人不知道,另一个在革命低谷申请入党的就是郭沫若,而其中一个入党介绍人是周恩来。

郭沫若选择了革命理想,放弃了荣华富贵。

南昌起义失败以后,郭沫若开始人生的第三阶段。

因为周恩来觉得,郭沫若扛枪打仗是浪费人才,不如去日本储才养望,一来避开蒋介石的通缉令,二来可以在合适的时机回国,做中国的文化领袖,主持文艺战线的工作。于是郭沫若抛家舍业,东渡日本潜伏待时。

他在日本住了近十年,深度研究了甲骨文和金文,陆续发表《殷周青铜器文字研究》《金文丛考》等着作,成为文化界的宗师级人物,和王国维、罗振玉、董作宾合称甲骨四堂。有这样的学术成就,才能做中国的文化领袖。才气逼人的郭沫若遇到慧眼识人的周恩来,便给日后的事情埋下伏笔。

1937年初,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两党经过“西安事变”,也建立再次合作的共识。“七七事变”后,蒋介石撤销郭沫若的通缉令,当天郭沫若乘船回国,参加保家卫国的抗日战争。

回国数月,蒋介石成立政治部,任命陈诚做部长,周恩来和黄琪翔做副部长,郭沫若是第三厅的厅长,负责宣传方面的工作。郭沫若不愿意做国民政府的官,觉得回国是参加抗战,不能替反动派卖命。

周恩来又找他谈话,意思是国共合作抗战,我党在国民政府要有工作的平台,郭沫若要是不做第三厅的厅长,那么副部长周恩来就是空架子,满腹谋略便没有施展空间。

郭沫若想想也对,就出任厅长,配合周恩来做宣传工作。而这个时候鲁迅已经去世,中国左翼文化界没有领袖,便缺少一杆聚拢人心的大旗,很多事情做不起来。比如鼓舞全国民心、抵抗日本的文化侵略、反击国府抹黑我党等等。当时,左翼文化界即便召集文人写文章勉强与右翼文化界对战,也因为没有领袖人物引领冲锋,显得力道不足。

于是左翼文化界不少人就说,鲁迅先生在的时候,经常有影响世界的作品问世,一呼百应,现在鲁迅先生不在了,但是鲁迅先生需要继承人。

周恩来向中央建议,郭沫若是大革命时期的中将,社会地位足够。旅日时期成了文化宗师级人物,学术声望够高,可以做鲁迅的继承人。

中央经过讨论,认可了郭沫若,便在1938年做出党内决定,确认郭沫若为鲁迅的继承者,中国革命文化界的领袖。这个决定,给日后“鲁郭茅巴老曹”的排名定下基调。

那郭沫若有没有完成任务呢?完成了,而且成绩还不错。1940年9月,蒋介石策划“皖南事变”的时候,就在重庆排挤郭沫若等文艺界人士,逼他们离开政治部的关键岗位,另外成立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员会,任命郭沫若为主任委员,周恩来为指导委员,沈雁冰、陶行知等人是委员。

文化工作委员会不能做政治工作,只能研究文化,其实就是个领薪水的养老单位。但就是在这个养老单位,郭沫若写出《屈原》《虎符》《南冠草》等历史剧本,周恩来安排演出,讽刺了时政、激励了民心,在重庆反响很好。

那时候的郭沫若,其实是我党文艺战线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虽然战线不同,但郭沫若的工作性质,和八路军、新四军的将领们是一样的。

本文地址:http://www.gushizhe.com/lishi/1439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相关历史故事标签:人物故事 郭沫若故事
傲战风云发布的其他历史故事更多
网友点评(0 条评论)
验证码:
故事者网站是故事、文摘阅读平台,免费提供多种国内广受好评的经典故事期刊、文摘杂志电子版在线阅读
本站所有故事、文摘均为网友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19-2023 Gushizhe.Com 故事者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3060号-1 网站地图
合作 / 友链 / 建议请联系故事者网站E-mail:325794#qq.com(#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