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故事大全_成人睡前故事_文摘精选_故事文摘杂志在线阅读-故事者网站
故事、文摘投稿
当前位置:故事者 > 历史故事 >大太监安得海之死

历史故事《大太监安得海之死》

栏目:历史故事|发布:浊酒杨少 已在故事者网站发布【28】篇文章
日期:2020-04-22|来源:领导文萃|作者:袁灿兴|阅读:手机阅读

感谢浊酒杨少发布历史故事《大太监安得海之死》,内容如下:

安得海的出名与得势,在于他跟对了主子,并能讨得主子的欢心,他的主子就是慈禧。慈禧对他的宠爱,也使围绕安得海的各种传闻在京师发酵,成为街头巷尾的谈资。太监突然成了公众关注的对象,自然不是因为他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由于安得海与恭亲王奕欣的冲突。

当时流传着诸多安得海为难恭亲王奕欣的说法。同治四年(1865年),奕欣、慈禧叔嫂失和,奕欣一度去职。据说此次事件中,安得海出力最多,也更得慈禧宠幸。又云奕欣一日请见慈禧,不料慈禧只顾着与安得海聊天,没空见他。太监干政,让时人皆愤懑不平,欲“执而杀之”。可安得海根本没有意识到主子过多的宠幸会要了他的小命,他正春风满面地筹划着他的南方之行。出发前,太监安得海将要出巡苏州的消息,就在京师传得沸沸扬扬。

同治八年(1869年)七月初六,安得海携带了随从三十余人,前往苏州采办龙袍。

一行人由通州雇太平船两只、小船数只,从运河南下。船上高悬“奉旨钦差采办龙袍”字样旗帜,沿途在船上唱曲作乐,极为高调。七月二十一日,行到山东德州时,正是安得海生日,船上男女众人为安得海祝寿,设宴狂饮,并在船上演戏,两岸观者如堵。德州知府赵新对此很是不解,赶紧报告给山东巡抚丁宝桢。

清代对太监管理严格,不准太监干政,不许与朝臣来往,不许私藏军器,不许买卖田产等。内务府大臣专门管理太监,约束太监不得在外滋事。

安得海沿途自称是奉旨外出,但山东巡抚丁宝桢明白,如果是奉旨出差,会有明发上谕传到地方,同时会有传牌勘合。一个太监,敢公然如此作为,背后必有蹊跷。七月二十九日,丁宝桢上奏:“太监自称奉旨差遣,招摇煽惑,真伪不辨。”将奏折以四百里快递送到京师。在密折报京的同时,丁宝桢布置地方官员,严密监控安得海一行。

给安得海天大的胆子,他也不敢私自出京,一路招摇。他之所以敢如此有恃无恐,因为他确实是慈禧派出京办事的。只是慈禧此时权势膨胀,以为派一个太监帮自己办理点私事,根本不需要经过正式程序。安得海出京之后,行经天津、直隶,一路通行无阻,谁敢拦他,不想在山东碰上了个较真的丁宝桢。

安得海一行在山东临清靠岸,随后改乘车去泰山游玩。八月初二,安得海到达泰安,随即被丁宝桢派人抓捕,连夜送往济南,由丁宝桢亲自审讯。审讯时,安得海咆哮公堂,怒吼道:“奉皇太后命,谁敢犯者,徒自寻死耳。”

八月初二,丁宝桢奏折到了宫中。当日慈禧却不将奏折发下,而是留在宫中。这给外界的观感是,慈禧尚在回护安得海,醇亲王奕譞建议严肃处理安得海。其实,慈禧所考虑的不是如何回护安得海,而是如何挽回安得海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八月初三,两宫皇太后召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商量如何处理此事。在场的众大臣都认为安得海“罪不可赦”,慈安皇太后却帮安得海说情:“姑念其侍候西太后多年,贷以不死可乎?”慈安说话之后,众大臣都暂时沉默。慈安性格娴静,对于权力与政治缺乏兴趣,但从法理上来讲,她的地位却在慈禧之上。也正由于她恬淡的性格和母仪天下的姿态,在朝廷内外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有强大的政治感染力。

“然至军国大计所关,及用人之尤重大者,孝贞(慈安)偶行一事,人皆额手称颂。”她要么不开口,不干涉政治,一旦她开口,则谁都无法忽视她的存在。不料慈禧此时突然开口道:“然则就地正法可乎?”

慈禧想要安得海死,这是为何?

丁宝桢奏折到京之后,照程序是先送给两宫皇太后过目,再转发军机处拟旨。一般情况之下,两宫皇太后很少会关注奏折内容,往往会发给军机处处理。但此次涉及贴身太监,慈禧得仔细阅读奏折。

慈禧看到丁宝桢奏折上所列的安得海“种种不法之事”,大为震怒。安得海一直坚称自己是慈禧派出宫的,而事实确实如此。这让她如何面对群臣,面对舆论,面对天下?盛怒之下,慈禧只想立刻将安得海灭口。看着慈禧不想留安得海一条命,军机大臣们都暗自欣喜,叩首而出,等着上谕发布之后,立刻处死他。

安得海被抓后,同治也不甘寂寞,命叔叔奕欣带了内务府大臣过来报告此事。有大臣帮安得海说情,同治却道:“此曹如此,该杀之至。”但我们不能由此认为同治的意见决定了安得海的死活。同治此时尚未亲政,只有话语权,而无决定权。

在诛杀安得海一事上,朝野内外,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醇亲王奕譞、倭仁、李鸿藻等保守派人物,虽在政坛上屡屡阻击改革派奕欣,但这次也全力支持诛杀安得海。丁宝桢的奏折递上后,依照程序,两宫皇太后在召见军机大臣之后,要将奏折发给军机处拟定谕旨,然后再发给丁宝桢处理。

八月四日,谕旨正式发出。军机处所拟的谕旨极称慈禧心意。一方面,谕旨中称,安得海是“捏称钦差”,“擅自远出”,将其与慈禧撇清关系;另一方面,又令丁宝桢“无庸审讯”,“不准任其狡饰”,以免安得海继续咬住慈禧不放,下令丁宝桢立刻将安得海处死,“无庸再行请旨”。安得海出宫时,慈禧并未给他任何证明身份的凭据,也没有经过任何程序。处死安得海之后,慈禧为表明自己与此事无关,非但没有处罚丁宝桢,反而将他提拔为四川总督。

安得海去江南采办物件,尚未出京已被传得沸沸扬扬,翁同龢在日记中就认为这是异事。如果安得海是擅自外出,早在他出京之前就可以加以擒拿了,何必等他一路招摇,走到山东?

八月七日,丁宝桢遵照谕旨颁布文告,从大牢中提出安得海,验明正身,指认确实,即刻正法。安得海被处死后,随同他出行的六名太监也都被绞死。

安得海死后,被曝尸三日,极其悲惨。一个月之后,太监王添福被交给刑部,即行处死,理由是他帮安得海“经管家务,种种不法”。真实的原因则是,王添福在背后发出哀叹:安得海是帮慈禧太后出去办差,结果却被当作卒子丢了,实在是让人心寒。

太监专权导致一个王朝衰亡的先例,屡屡可见于历史。安得海不过得了慈禧的一点儿宠信,就嚣张如是,被朝野上下痛恨。安得海被杀后,薛福成评论道:“其难如平一剧寇,功尤高。”李鸿章看到诛杀安得海的邸抄后,突然站起,招呼幕僚,狂呼:“稚璜(丁宝桢字)成名矣!”曾国藩此时眼睛不好,数月不能睁眼,听了此事后,竟然夸张到眼睛也为之一开,并狂赞:“稚璜豪杰士也。”可杀了一个安得海,只要他的主子还在,那么安得海二世、三世,仍然会出现。

安得海被处理掉了,朝野上下一片欢呼。但军机处中对此事的内幕看得明白,军机章京朱学勤在给薛福成的信中谈到:“安得海被杀之事,诚为大快。惟彼此之见犹存,悔恨之心弥甚,怒及旁侧侍御,疑及贵近诸公,至今未能浑化,亦事之可忧者也。”安得海一案,军机处虽然尽力帮慈禧开脱,但她心中深有不快。依着慈禧睚眦必报的性格,早晚会反扑。

安得海之死,在于他主子慈禧过于自大,没有依照程序派遣太监。对于慈禧来说,程序无足轻重。不想民间久积的怨言、丁宝桢的较真、朝野上下的一心,却让她颜面扫地。事后为了弥补,慈禧完全按照程序处理此案,丢掉小卒子安得海。然而,程序并不是她头上的紧箍咒,在以后的历史中,她又继续打破程序,主持并干涉大清的国政,却没有任何人或程序能制约她。

本文地址:http://www.gushizhe.com/lishi/5742.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相关历史故事标签:清朝历史故事 历史揭秘
浊酒杨少发布的其他历史故事更多
网友点评(0 条评论)
验证码:
故事者网站是故事、文摘阅读平台,免费提供多种国内广受好评的经典故事期刊、文摘杂志电子版在线阅读
本站所有故事、文摘均为网友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19-2023 Gushizhe.Com 故事者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3060号-1 网站地图
合作 / 友链 / 建议请联系故事者网站E-mail:325794#qq.com(#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