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故事大全_成人睡前故事_文摘精选_故事文摘杂志在线阅读-故事者网站
故事、文摘投稿
当前位置:故事者 > 历史故事 >崇祯的遗恨

历史故事《崇祯的遗恨》

栏目:历史故事|发布:寻梦者 已在故事者网站发布【34】篇文章
日期:2020-04-27|来源:领导文萃|作者:是姓名|阅读:手机阅读

感谢寻梦者发布历史故事《崇祯的遗恨》,内容如下:

“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是当代互联网对明朝十六帝二百七十六年国运的一个总体评价,相对于清末统治阶层为了保护自己的身家性命和集团利益,从而作出的种种“卖国”行径,明朝的这种骨气显然更讨人喜欢。

但是作为一个最容易被涂抹的事物,历史从来只给你看最好的一面。明朝自成祖迁都北京以来,两次遭受灭国之灾,誓死不南迁,第一次扛住了,第二次却落得身死国灭,看似毫不相关,却紧紧联系。那为何从周朝开始,历代王朝为了保存实力都愿意南迁,这招唯独在明朝行不通呢?这正是我们今天的话题,明朝南迁之谜。

明朝的第一次亡国危机出现在公元1449年,该年六月,瓦剌太师也先率领四路大军南下侵扰,明英宗朱祁镇率领大军亲征,却不想一战即败,不仅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66位大臣战死,甚至连朱祁镇自己也被瓦剌活捉,史称“土木堡之变”。但是事情并没有就这样结束,到了八月,也先裹挟朱祁镇等一干俘虏,率领瓦剌大军再度向北京逼近,明面上说是要送明英宗回国,而实际上则是趁机攻取北京。

“土木堡之变”以及瓦剌大军再次南下的消息传入京城,举朝哗然,明朝人自成祖“五征漠北”后,这是第一次体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恐惧,也是第一次觉得“天真的要塌了”。京城的达官贵人们纷纷南逃,有带着全家老小的,也有带着巨额财富的。

当然了,虽然大家都知道京城可能保不住了,却从没有人会认为明朝会灭亡。毕竟此时整个黄河以南大片土地都还牢牢掌控在朱明皇室手中,在长江以南,更是国泰民安,歌舞升平,加上南京一直都是明朝中枢的留都,所以此时翰林院侍讲徐珵结合天象,建议迁都南京,以避兵刃,再图山河,并得到部分大臣的支持。

但是很显然,自古懦夫都是要遭到世人谴责的,虽然太祖、成祖给自己的后代留了一个避难的“留都”,可此时明朝士大夫以程朱理学为主的新儒学理念深入,他们从小就被教育“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新任兵部尚书于谦更是怒斥:“言南迁者,可斩也!”

礼部尚书胡濙、户部尚书陈偱等六部重臣随即附和,其中更得保守派孙太后支持,其余大臣哪还敢再多说,只能固守北京,迎接这辈子最大的一次“豪赌”。

当然,答案我们都知道,最后是有惊无险,明朝赌赢了,瓦剌大败,也先不得不遣派使者进贡议和,并归还明英宗朱祁镇,史称“京师防卫战”。

“京师防卫战”把主战派代表于谦推向了荣誉和历史道德的制高点,战后形成的“于党”更是对其马首是瞻,甚至朝廷所有官员的升迁都由于谦决断,反之如徐珵等建议南迁的官员则被内廷讪笑,升迁无望。

后来,徐珵拉下脸去求于谦的门生,于谦见其确有能力后向景泰帝举荐,则落得一句:“此议南迁徐珵邪?为人倾危,将坏诸生心术。”

是的,不管徐珵提议南迁是忠于朝廷,还是由于私心,在当时的情况下,他已经被人绑在道德制高点鞭打了,于是只能改名“徐有贞”。徐有贞或许不知道,虽然这个时候提议南迁自己被耻笑,但是在100多年后,因为没有南迁,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通过一些历史资料的反映,我们一直觉得崇祯虽然为帝不行,但是在个人品德上,以身殉国的态度一直都是历代君王道德典范,所以那句“朕非亡国之君,诸臣皆亡国之臣也”才会得到那么多人的认同,但实际上,他就是个懦弱的亡国之君。

早在崇祯十六年,清军由墙子岭入关,数月间把蓟州、真定、河间、海州(连云港)等地掠夺一空,次年再次北归震动京师的时候,崇祯就召集内阁首辅周延儒,并同其商量南迁之事,并命令他不要将此事泄露出去。

这虽然是崇祯第二次召见大臣言明南迁,但实际上在后宫中,南迁的事早就已经被分成两派争论不休了。其中支持南迁的是崇祯的周皇后,她曾数次向崇祯提及南迁,另一派就是以天启懿安皇后张氏为首的旧派,以祖宗家法为令,严正抗拒南迁。

当然,此时大明还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况且崇祯能够继任帝位,张皇后居功甚伟,以致其极其尊重这个皇嫂,张氏曾反问崇祯,“祖宗宗室在此,迁安往?”问得崇祯哑口无言,他也就打消了南迁的念头。

然而谁都没有料到,形势急转直下。到1644年正月,明朝内线主力军孙传庭部全军覆没,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国号大顺,东渡入晋,剑指京师,一片坦途;而明朝的外线,蓟辽总督洪承畴松山兵溃被俘,全辽防线全线崩溃,只剩吴三桂孤守山海关,后金对整个明朝志在必得。自此,崇祯不仅“中兴美梦”成为泡影,京师能不能保住都成了问号。

对的,即使此时也没人认为明朝会亡,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困后金于关外问题不大,张献忠势力在川,而李自成要华北让给他就让给他,只要崇祯帝南迁到留都南京,那么整个大明至少血脉可保,固守江南完全不成问题。

于是整个朝廷又为南迁起了争执,崇祯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的文华殿上,李明睿主张“圣驾南巡,征兵亲讨”,李邦华则提议“(太子)监抚南京,臣等辅(崇祯)帝坚守”,不过不管是崇祯亲自退守南京,还是让太子去南京,都算是“南迁”一种方式。

但是正如“京师防卫战”中的徐有贞,在明朝,提南迁不仅会伤害到守旧派诸如张皇后等皇亲国戚、大臣的利益,更会受到新儒学下制高道德的谴责。以给事中光时亨为主的一众大臣坚持拒绝南迁,各个都想效仿大英雄于谦。

实际上,当时满朝上下都明白这个道理,能够坐在堂上的没一个人不是人老成精。支持南迁与否,自古从来谈不上谁忠谁逆,不过是大贵族的利益取舍罢了。崇祯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早在后金攻下沈阳时,他就秘密派人接触后金进行和谈,不想消息外泄,崇祯面子挂不住只能作罢。后来李自成西安称帝,又进行了一次和谈,最终还是无法妥协。但是作为一国之君,这个决定终归还是要崇祯下的。

结局我们都知道,光时亨没有成为于谦,崇祯也没有成为景泰帝,在当日朝议的文华殿上,崇祯最后丢下一句:“国君死社稷,古今之正。”以表其朱明骨气,最后北京城破,吊死在煤山上,成为后世帝王楷模。

等等,崇祯怕死吗?他怕。实际上那句“朕非亡国之君,诸臣皆亡国之臣也”,骂的就是拒绝南迁的大臣,所以他言下之意并不是臣子没能力,而是他们拒绝南迁以致亡国。等到大顺军兵临城下的时候,崇祯还召见巩永固想要南迁,结果巩永固直接回复“人心已去”。于是不死心的崇祯乔装打扮想混在太监堆里溜出京城,没想却失败了,最终走投无路才去了煤山上吊。

本文地址:http://www.gushizhe.com/lishi/593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相关历史故事标签:明朝历史故事 崇祯故事
寻梦者发布的其他历史故事更多
网友点评(0 条评论)
验证码:
故事者网站是故事、文摘阅读平台,免费提供多种国内广受好评的经典故事期刊、文摘杂志电子版在线阅读
本站所有故事、文摘均为网友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19-2023 Gushizhe.Com 故事者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3060号-1 网站地图
合作 / 友链 / 建议请联系故事者网站E-mail:325794#qq.com(#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