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故事大全_成人睡前故事_文摘精选_故事文摘杂志在线阅读-故事者网站
故事、文摘投稿
当前位置:故事者 > 文摘精选 >我无法治愈的“晚睡强迫症”

文摘精选《我无法治愈的“晚睡强迫症”》

栏目:文摘精选|发布:羡鱼 已在故事者网站发布【27】篇文章
日期:2022-02-21|来源:意林|作者:出云破月|阅读:手机阅读

感谢羡鱼发布文摘精选《我无法治愈的“晚睡强迫症”》,内容如下:

关于有晚睡强迫症这件事,从我很小的时候就有迹可循,甚至极有可能是从我妈妈那里继承来的。尽管她始终不承认,但我对熬夜的记忆就是从和她每晚十点准时打开电视,聚精会神追看“海外剧场”开始的。

那时我刚上小学,对熬夜没概念,况且一家三口里两个是夜猫子,反而觉得早睡早起的爸爸才是出问题的那个人。说熬夜其实不准确,因为晚睡这件事本身符合我的设定,并不需要“熬”,也没有任何痛苦,早早躺下反而辗转反侧。

我也没有多数年轻人都有共鸣的经历:放假在家想睡懒觉,结果被母亲掀被子、揪起来吃早餐,还美其名曰,可以吃完饭再睡回笼觉。

我们家对早餐的理解,就是起床以后的第一顿饭,几点起来几点算,直到现在也是如此。

我就是“晚起毁上午,早起毁一天”的典型代表,带着这个“精神隐患”走过整个学生时代。上午的课总是在昏昏欲睡中度过,到了下午大家都学累了,我却开始发力。回首需要每天五点就起床的高中生活,真的一点不怀念。偶尔梦回高中,绝对是又迟到的噩梦,每每惊醒都要窃喜时间不会倒流。

工作以来,因为半自由的职业属性,更加放飞自我,给晚睡晚起找了十分正当的理由。深夜不仅适合emo,来杯红酒伤春悲秋,也是思如泉涌,灵感准时来敲门的创作时间。

对大部分人,白天是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的常规时间。有什么事儿最好在太阳下山前处理,不然人家有权不回微信,就连网上的客服也是晚上九点准时下班。如果让我在白天工作,首先我没精神;其次,我的时间会被以下这些琐事分割。回复邮件、接收快递、联系同事、交接工作,甚至吃饭,都会打断我的工作状态。

夜晚则不同,没有白天的喧嚣嘈杂、人来人往,以及突然响起,吓你一跳的手机提示音。取而代之的是缓慢悠长、静静流淌,无人打扰的自由时间。可以聚精会神工作,效率远超白天。

当然,凡事有得必有失。晚上不睡,就意味着白天不起。

我的上司只要求按时交活儿,别的不管,可其他人没理由迁就我。记得有一次卫生间漏水,物业安排师傅上门修。因为我上午起不来,结果推迟了一周才等到彼此都合适的时间。师傅吐槽,还是漏得不够厉害。我尴尬笑笑,确实是这个道理。之前灯坏了,我就硬撑着没睡觉,让维修师傅第二天一早第一单就来我家,毕竟晚上不能摸黑工作啊。

同样的,我的朋友们白天也休想找到我。联系我的人渐渐变少,最后只剩我闺蜜一人还不忍心和我“断联”。作息正常的她已经习惯早晨发的微信,我下午才回。想要跟我见面,那必然是太阳落山以后,看电影也从来都是午夜场。

尽管能保证充足的睡眠,但我并没有做到规律作息,最后整个变成昼夜颠倒。最恐怖的一段时间里,下午四点才起床。在昼短夜长的冬天,我基本见不到太阳。连爱睡懒觉的妈妈,都质疑这种生活状态。

关于为什么会越起越晚,其实有一定科学依据。

BBC纪录片《生物钟:身体运转的奥秘》中提到,生命活动有其内在规律,即生物钟。在大脑深处的下丘脑,细胞如钟表般规律运动,通过神经和激素将这种节奏传递给各个器官,调节身体机能。

然而很多人的一次生物钟周期不是完全符合地球自转,是大于24小时的。这就是即使我们不受焦虑、失眠困扰,也会越睡越晚、越起越晚的根本原因。

这并不是我放任自流的借口,反而是种警醒。因为在现代社会,不可能完全脱离社会节奏,仅按自身生物钟生活。只要一需要和外界打交道,必然搞乱自己的节奏,导致生物钟紊乱。

困到筋疲力尽才舍得睡觉的我,已经不是最初“享受”晚睡的状态,而是患上晚睡强迫症。长期打扰睡眠规律,不仅成为秃头青年指日可待,还会增加糖尿病、心脏病、癌症的患病风险。

这绝非危言耸听。对我而言,昼夜颠倒、睡眠紊乱,不仅有失去朋友的风险,还在影响身心健康。去年体检,我在医生的建议下去骨科测了骨密度,结果居然是骨质疏松。当医生拿到报告,看了我的年龄和结果都惊呆了,直接问我做什么工作,是不是从来见不到太阳。

原来获得促进骨骼生长、预防骨质疏松的维生素D,最佳途径就是通过阳光的照射合成。现代人的户外生活本来就少,每次出门还要做好全副武装防晒,其实对健康未必是好事。

纪录片里同时提到,人类的生理机能和行为会随着每天的时间节点发生变化,这代表不同时间适合做不同的事。

早晨新陈代谢更快,所以最适合吃顿丰盛的早餐;上午十点至十二点,适合脑力工作;下午五点适合体育锻炼;晚上十点半肠胃活动减少,不宜过量进食;凌晨身体会进行损伤修复,这时提供良好的睡眠,有利于恢复身体机能。这样的循环使我们选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

其实我们的生物钟每天都在通过日光校准,以靠近24小时的地球昼夜变化。白天在户外接受大量光照,不仅可以促进维生素D生成,还可以让我们在晚上睡个好觉。不过要注意,尽可能接受上午,而非下午的光照。

《睡眠的真相》也说过,眼睛可以感应外部光线的变化,给大脑发送信号。所以人工光源会给大脑带来错误的信号,扰乱生物钟。晚上工作绝对会让原本就是夜猫子的我,彻底陷入昼夜颠倒的混乱局面。

纵然基因的天性使然,让我们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夜猫子”或“早鸟”的属性,但好消息是,节奏系统的关键特征是,可以重置。换句话说,我们在尊重自身生物钟的基础上,可以尝试与社会时钟结合,选择最适合的规律作息。

为了我的身体健康,就算职业自由,也不能放任自己“野蛮生长”。不必勉强做一只“早鸟”,选择和晚睡和平共处,但应该定个闹钟,设计最晚起床的上限。就像睡眠专家最后给出的建议:努力遵守一个严格的作息时间,即使与常人有异。

本文地址:http://www.gushizhe.com/wenzhai/1285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相关文摘精选标签:科普知识 生活锦囊
羡鱼发布的其他文摘精选更多
网友点评(0 条评论)
验证码:
故事者网站是故事、文摘阅读平台,免费提供多种国内广受好评的经典故事期刊、文摘杂志电子版在线阅读
本站所有故事、文摘均为网友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19-2023 Gushizhe.Com 故事者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3060号-1 网站地图
合作 / 友链 / 建议请联系故事者网站E-mail:325794#qq.com(#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