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故事大全_成人睡前故事_文摘精选_故事文摘杂志在线阅读-故事者网站
故事、文摘投稿
当前位置:故事者 > 文摘精选 >家乡的圌山

文摘精选《家乡的圌山》

栏目:文摘精选|发布:醉酒千杯 已在故事者网站发布【80】篇文章
日期:2024-02-28|来源:金山|作者:陈曦|阅读:手机阅读

感谢醉酒千杯发布文摘精选《家乡的圌山》,内容如下:

在我的家乡镇江东郊有一座山,叫做圌山。山不在高,有塔则灵。圌山不是很高,海拔也就280多米,但在山顶,巍然屹立着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塔”之称的报恩塔。塔依着山,山衬着塔,这就让圌山看上去显得分外秀美壮观,与众不同,仿佛有了灵气一般。

从小就在圌山脚底下长大的我,自然对圌山有种既醇厚又亲切的感情。在我的心目中,圌山和报恩塔永远是密不可分的。在我的印象里,它们不仅是家乡最美的一道风景线,也曾是阻隔外面世界喧嚣的一道屏障,在它们的呵护下,人们繁衍生息,过着宁静的田园生活。它们博大的胸怀,哺

育了诚实、朴素的家乡人。它们的韵味是那么幽静,那么纯美,足以让我一生回味。

圌山壑深谷幽,怪石嶙峋,古木参天,竹林摇曳。山上36处悬崖、72道险坡,一步一景,高耸的报恩塔直冲云霄,令人心醉,让人流连。我认为,赞美圌山要透过峰峦追溯历史,浮想联翩才能触景生情。

传说圌山原名瑞山,秦始皇东巡途经此地,见瑞气升腾,龙骧虎视,便下旨将瑞字左边的“王”去掉,用“囗”将余下的“端”框起来,以免王气外泄危及万年江山。于是这座山便叫作“圌山”。而关于报恩塔的来历,家乡年老的村民大多能道出一段史迹:丹徒人陈观阳幼年无助,家境贫寒,为取功名发奋读书励志图强,终于考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为答谢家乡父老关照之情,鼓励晚辈学业有成,将自己历年俸禄作为建塔之用,命名“报恩塔”。饮水思源,知恩图报的种子从此就埋在了家乡父老乡亲的心底。

我从不吝惜自己对家乡的热爱赞美之情,有时候想一想,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其实就是热爱家乡的山山水水,思念那一段美好的时光。这种思念,仿佛就像童年种下的一粒种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时光的印记里、岁月的痕迹中、人生的记忆深处,伴着心灵一直生长,慢慢地填满了我的全部,直至化为一种浓浓的乡情。

还记得小时候,对于圌山的记忆,源自家乡的那条小河边。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总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站在村头的河边,遥望对面的圌山,对着报恩塔遐想:那山顶宝塔上到底会有什么?后来约上几个小伙伴一起爬上圌山,见到魂牵梦萦的宝塔,真是一次愉快的经历。爬山途中我们一路披荆斩棘,在山间小道旁摘些野果尽情品尝,闻着山上花草的味道,感受着清风徐来,清香沁人心脾,令人醉心其间。那时的我常常在想,只有当我们登攀圌山时,才能真真切切感受到它的存在。年少的我甚至天真地感觉圌山是很孤独的,尤其是夜幕下静谧无声的圌山,更显得无比落寞。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后来长大读书、外出工作后,身在异乡的日子里,我常常记挂家乡的圌山。每次从远方回来,远远地就能看到圌山,无论家乡怎么变化,圌山永远都是那么安静地伫立在那里,就像一个熟悉的亲人在等待着远方的游子归来投入它的怀抱,让人心生欢喜,令人尤为安心,给人无限的温暖。此时蜿蜒曲折的圌山在我心中就是一个长辈凸起的脊梁,就是一个照亮心灵的灯塔!

如今,闲暇时间变少了,但我心中对爬圌山永远心生向往。无限风光在险峰。当我站立山顶,登高望远,心旷神怡,远处的美景清晰可见,尽收眼底,山下农田阡陌,花儿芬芳,山脚的长江波涛东流,沙鸥翔集,江豚逐浪,船只来往,如织如梭,汽笛声声,不绝于耳。一幅如此秀美的家乡风景画,怎能不叫人热爱、沉醉,怎能不叫人赞美、咏叹呢?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

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时光荏苒,沉默不语的圌山默默地见证了岁月更迭、时代变迁,见证了山脚下一代又一代人无数悲欢离合的故事,它并不孤独。

巍巍圌山景,浓浓家乡情。回想与圌山朝夕相处的岁月,那是我的一段人生岁月,岁月总有一天会被时间磨平,但那些绿意,那些乐趣,那些遐想,却永远不会消逝。我对家乡圌山的挚爱之情,也将会一直留在心里、梦里!

本文地址:http://www.gushizhe.com/wenzhai/2336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相关文摘精选标签:散文随笔
醉酒千杯发布的其他文摘精选更多
网友点评(0 条评论)
验证码:
故事者网站是故事、文摘阅读平台,免费提供多种国内广受好评的经典故事期刊、文摘杂志电子版在线阅读
本站所有故事、文摘均为网友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19-2024 Gushizhe.Com 故事者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3060号-1 网站地图
合作 / 友链 / 建议请联系故事者网站E-mail:325794#qq.com(#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