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故事大全_成人睡前故事_文摘精选_故事文摘杂志在线阅读-故事者网站
故事、文摘投稿
当前位置:故事者 > 文摘精选 >知道的幻觉

文摘精选《知道的幻觉》

栏目:文摘精选|发布:忆犹未烬 已在故事者网站发布【94】篇文章
日期:2021-12-20|来源:思维与智慧|作者:Lachel|阅读:手机阅读

感谢忆犹未烬发布文摘精选《知道的幻觉》,内容如下:

有人总会习惯性地说这么一句:“说白了,这不就是某某吗?”这里的某某往往是他们已经知道的某个知识点。他们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思维习惯:每当接触到一个新事物,总是会从已知的旧事物里去找一个最接近的对象,然后把两者等同。久而久之,其后果就是:你会在大脑里堆积下一系列似是而非的结论和观念,看起来煞有其事,实际上经不起推敲。因为你从来就没有真正学会和掌握过它们。我把这叫作“知道的幻觉”。

“知道的幻觉”其实是大脑过度简化习惯的表现。当我们接触一个新事物、新知识时,大脑会倾向于下一个简单粗暴的结论,从而告诉自己:我已经知道它是什么了。这种做法,可以避免大脑陷入混乱,减少外部信息对我们心智世界的冲击。因此,“知道的幻觉”本质上是大脑为了节能和保护自己,而产生的一种防卫机制。

很多人往往认为能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是一种能力,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我们要追求的从来都不是把复杂事物简单化,而是把复杂事物讲清楚。因为复杂的事物,本质上是无法被简单化的。简单化这件事在本质上意味着信息的丢失。

简单化的方法无非是举例子、打比方、做类比……也就是用你熟悉的事物,去描述你不熟悉的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存在信息的丢失,毕竟它们本质上就是两种不同的东西。因此,这些手段一定只能是辅助性的,而不能是主要手段。

可能有朋友会问:如何判断自己是真的懂了,还是停留在“知识的幻觉”呢?如果真的懂了,难道也不能说“这不就是某某”吗?是的,不可以。因为这其实是一种盖棺论定的行为,它拒绝了其他的可能性,跟求知是相悖的。用已知的信息去解释新信息,这不是求知,而是用自己的视野去扭曲和塑造外部世界,是对外部世界的窄化。真正的求知,恰恰是希望用新的信息、新的刺激来冲破它、拓展它,形成新的边界。所以,永远不要假设自己对某个新知识已经完全理解,也永远不要对知识存在轻视的心理,认为它“不过就是某某而已”。

我们应当在生活中锻炼可以在内心容纳更多信息,观察它们彼此间碰撞、交织、联系的能力,而不是急着把信息简化、窄化。怎样锻炼这种能力呢?

接受一个假设:世界是复杂的。世界可以是简单的,也可以是复杂的。我们不妨假设世界是复杂的,再带着这个思路去探索,从复杂到简单,是一个过程,也是求知的必经之路。简单不是一条原则,也不是一个目标,而是我们在真正经历了复杂之后才能达到的一个境界。

不急着下结论,而是要观察全貌。对于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不要急着下结论。观察事件的各个细节从不同视角呈现出来的样子,观察不同角色在其中的表态、行为、立场,试着代入进去,去感受和理解。你也许会发现,很多事情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可能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样子。试着去理解这个世界,而不是急着去规范它,这可以非常有效地拓宽你的视野。

不要预设对立,而是要保持连续。几乎一切事物都不是二元对立的,而是连续谱。对于一件事情,我么是不是要么赞同、要么反对?当然不是。我们可以有保留地赞同,或者大体上赞同,但在某些细节上保持反对。试着用1到10的标尺来衡量生活中的各种事情,用它代替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想,这样才能更接近世界的实际样貌。

比起关注相似,更要关注差异。许多人总会问:这个东西,跟我所知道的某某,是不是同一个东西?其实,你可以换一种问法:这个东西,跟我所知道的某某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试着把两者同时放入你的认知空间里,让自己同时观察、分辨、审视它们,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和揣摩它们,你的心智才会更加完善。

本文地址:http://www.gushizhe.com/wenzhai/7753.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相关文摘精选标签:逻辑思维
忆犹未烬发布的其他文摘精选更多
网友点评(0 条评论)
验证码:
故事者网站是故事、文摘阅读平台,免费提供多种国内广受好评的经典故事期刊、文摘杂志电子版在线阅读
本站所有故事、文摘均为网友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19-2023 Gushizhe.Com 故事者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3060号-1 网站地图
合作 / 友链 / 建议请联系故事者网站E-mail:325794#qq.com(#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