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故事大全_成人睡前故事_文摘精选_故事文摘杂志在线阅读-故事者网站
故事、文摘投稿
当前位置:故事者 > 现代故事 >宣笔世家

现代故事《宣笔世家》

栏目:现代故事|发布:诸羊黄昏 已在故事者网站发布【43】篇文章
日期:2023-03-18|来源:民间文学|作者:梁柱生|阅读:手机阅读

感谢诸羊黄昏发布现代故事《宣笔世家》,内容如下:

石獾笔的笔头用石獾针毛制成,具有粗壮挺拔、刚强有力、尖锐细长等优点。针毛表面粗糙,含墨量大,吐墨均匀,能表现出多种效果,是画家作松、梅、山水等画的常用画笔。这么多年,笔庄主要靠石獾笔支撑着。

蒙宣这么一倡导,就没人给蒙毫提供石獾毛了。最后一小撮石獾毛用完后,女儿建议用狗獾毛代替,并说市面上已经出现用狗獾毛作笔头的“石獾笔”,说着拿出一支这种笔给父亲看。蒙毫一瞧,狗獾毛虽然粗壮,但不抱拢,易散锋,无法使用。这种笔冒充石獾笔,石獾笔迟早要完蛋。

“唉,看来蒙宣这小子为打败我,是想尽了一切办法,这釜底抽薪之计实在是阴险!”蒙毫感叹一句。困兽犹斗,他决定研发出一种不用野生动物毛,又跟石獾笔功能相近的毛笔。

然而,替代毛还真不好找,蒙毫把家畜、家禽的毛挨个儿试了一遍,都不行。心里烦躁,就叫老伴到村口小超市买些小烧回来,他要喝两杯解解闷。

没想老伴这一去,笔庄竟时来运转!

三、妙笔生花

没多久,老伴回来了,说小烧已卖完,只有卤牛耳。牛耳就牛耳,蒙毫已等得不耐烦,也不用刀切,抓过整只卤牛耳就啃,啃一口牛耳,叹息一声。可啃了几下后,他停住了。

“咋啦?”老伴凑过来问,却见丈夫正用指甲拈牛耳上的毛。牛耳听道深处有一小撮毛,她买时竟没看到。“太不像话了,我现在就去找卖卤肉的理论!”

老伴正要往外走,蒙毫却伸出油手将她拉住:“你可帮了我的大忙了,这只牛耳赏你了!”说着把卤牛耳塞给老伴,拿上那撮拔下来的牛耳毛跑到湿活车间去了。

原来,蒙毫天天想石獾毛的替代毛,想得都走火入魔了。凭着多年的经验,他一眼就看出,牛耳里的毫毛跟石獾毛有几分共同处,完全可以用来制笔。他把牛耳毫毛放到弱碱性水里浸泡,去掉油脂后,把毛头理齐,从长到短一根根挑选排列,拈捏、弯曲、拉扯,又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更加证实了他的想法。

第二天,蒙毫到镇上的屠宰场买回一麻袋牛耳,逐一把毛拔下,去脂后将毛均匀卷起来,形成笔柱,外盖一层薄薄的劈毛,晒干后用松香扎起来,笔头就做好了。把笔头装入笔杆中,用胶焊接牢固,一支牛耳毫宣笔就诞生了。

这时,那位长期在蒙毫笔庄定做“古法胎毫”“梦笔生花”“莲蓬斗笔”等珍贵宣笔的画坛泰斗上门来取笔,蒙毫趁机把刚做好的牛耳毫笔拿出来让他试用。泰斗欣然命笔,挥毫泼墨,大呼过瘾,并当即把这支笔买下!

蒙毫深受鼓舞,批量生产投放市场,受到广大画家和书法爱好者的欢迎。蒙毫又乘胜追击,研发出牛耳毫笔系列共二十多个品种,不但填补了宣笔的空白,还拓宽了市场。

喜欢书画的人都知道,不同的字体要用不同的笔,写小字要用兼毫,写行书、隶书要用羊毫,写楷书要用狼毫……而牛耳毫笔系列能囊括所有字体,受到青睐也就不难理解。

因牛耳毫笔原料充足,而且比石獾毛便宜得多,加上国家大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提倡国学,学习国画和毛笔书法的人越来越多,牛耳毫笔的销量便越来越大,笔庄的生意也越来越兴隆,很快赶超了刷厂。

终于,蒙毫以胜利者的姿态步入刷厂,却见儿子正在办公室里啃卤牛耳,就忍不住揶揄道:“怎么样,有文化跟没文化就是不一样,制笔的生意超过了制刷!”

“是呀老爸,您赢了,坐下来喝两口吧。”蒙宣拿过一只纸杯,给父亲倒了半杯酒。蒙毫也不客气,吃喝起来。一会儿,蒙宣拿出几张纸交给父亲,蒙毫一看,竟是来自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几个国家的订单,指名道姓要买他的牛耳毫笔系列产品!

“他们咋晓得我在生产这个?”蒙毫不解地问。牛耳毫笔虽然好卖,但市场还没开拓到省外,外国人怎么知道的?

“嘿嘿,互联网时代,老外对笔庄产品的了解或许比咱们邻居还多,这就是电脑的魅力!”蒙宣说着把他建的宣笔网站点开,上面有笔庄的产品及工艺流程图片,下面附着详细的文字说明。“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只要他有电脑,就能看到咱们的产品。”

蒙毫看了一会儿,疑惑道:“可牛耳毫笔研发出来后,你并没去过笔庄啊。”蒙宣说:“我敢去吗?我一去你就把我往外轰。”蒙毫脸一红:“我是说这些图片你是怎么拍出来的,难道也是电脑?”

“是呀,我在笔庄安了摄像头,笔庄的一举一动我都了如指掌。”见父亲发愣,蒙宣就笑了,“这个‘摄像头,就是妹妹呀。这些照片都是她拍的,然后传给我。”

原来,妹妹一心想学制笔,可父亲老顽固,传男不传女,偏偏蒙宣性格粗犷,坐不住,叫他学制笔无异于叫张飞绣花。为了让父亲把制笔绝技传给妹妹,蒙宣干脆开起了刷厂,一是断掉父亲的念想,二是挣钱资助笔厂,并建一家宣笔博物馆,实现父亲的夙愿。

随着石獾数量的减少,石獾毛越来越难找到,宣笔要想发展下去,必须迅速找到新的替代品。一个偶然的机会,蒙宣发现牛耳听道里的毛很适合制笔,可父子关系已闹僵,父亲根本就不见他,叫母亲或妹妹转述吧,自以为是的父亲不一定听得进去,父亲只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

于是,蒙宣就跟卖卤肉的师傅串通,卤了几只没拔毛的牛耳,之后让母亲来“买”。果然,牛耳毫被父亲相中,研发出牛耳毫系列宣笔,笔庄的生意也很快好转……

几年后,笔庄和刷厂各出一半资金,在村口建了宣笔博物馆。博物馆的房顶尖,远看像一只笔头,更像一只牛耳。

本文地址:http://www.gushizhe.com/xiandai/1871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页 1 2
阅读相关现代故事标签:世说新语
诸羊黄昏发布的其他现代故事更多
网友点评(0 条评论)
验证码:
故事者网站是故事、文摘阅读平台,免费提供多种国内广受好评的经典故事期刊、文摘杂志电子版在线阅读
本站所有故事、文摘均为网友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19-2023 Gushizhe.Com 故事者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3060号-1 网站地图
合作 / 友链 / 建议请联系故事者网站E-mail:325794#qq.com(#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