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故事大全_成人睡前故事_文摘精选_故事文摘杂志在线阅读-故事者网站
故事、文摘投稿
当前位置:故事者 > 历史故事 >百年大党的统战智慧

历史故事《百年大党的统战智慧》

栏目:历史故事|发布:海秋 已在故事者网站发布【14】篇文章
日期:2022-01-26|来源:文史博览|作者:南晨|阅读:手机阅读

感谢海秋发布历史故事《百年大党的统战智慧》,内容如下:

联合:“唤起工农千百万”

1927年春夏,蒋介石和汪精卫集团相继叛变革命,他们用法律、行政、特务、军事等手段残酷地镇压革命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仅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惨遭杀害的共产党人约2.6万人,2.4万名共产党员脱离党组织,全国党员人数锐减至1万多人。党的组织被迫转入地下活动。

1927年8月八七会议后,党的工作重心由对国民党工作转向发动工农群众。在接下来的土地革命时期,党紧紧依靠农民这个革命主要同盟军,建立和巩固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后能够很快立足、巩固和发展,与当地农民武装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后来,红四军在转战赣南途中发布的《红四军布告》和《告绿林弟兄书》也起到这样的作用。

1934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被迫撤离中央苏区,进行战略转移。1954年,毛泽东在总结这段历史时说:“瑞金时期是最纯洁了,最清一色,但那时是我们特别困难的时期,结果失败了。真理不在于清一色,把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都排斥在统战范围之外,我们当时是很纯,但力量也很小,导致失败导致长征。”

为了使红军冲破国民党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设置的四道封锁线,当时已被排挤出领导岗位的毛泽东到会昌后,认为可以利用粤军与蒋介石的矛盾,并向周恩来提出了开展军事和统战工作双管齐下的建议,得到中央采纳。后来中央派代表到江西寻乌与粤军陈济棠的代表谈判,达成了就地停战、互通情报、解除封锁、互相通商、必要时互相借道等五项协议。

这次谈判的成功,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巧妙地利用陈、蒋矛盾,实施统战策略的一大胜利。中央红军借道陈济棠防区,顺利突破第一道封锁线,不仅大大减少了红军的伤亡,而且打破了蒋介石对中央红军的包围和封锁。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带领中央红军在各派军阀间隙穿插,创造了四渡赤水的佳话。接着毛泽东又利用云南军阀同蒋介石的矛盾,指挥红军未经激烈战斗迅速通过滇东北渡过金沙江。

进入川康地区后,中央红军洞悉地方军阀“畏南京军甚于畏红军”的心理,采取不进入四川腹地而沿西部山区北进的策略。同时,朱德向过去熟悉的川军将领写信,说明红军只是路过北上抗日,要其警惕蒋介石借刀杀人之计,大大减少了损失。

红军长征时,经过了苗、瑶、壮、布依、彝、藏、回等十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党也把争取少数民族上层人物作为统一战线的重要方向,明确规定“绝对不打彝民的土豪”“不打藏族土豪”“不立即提出没收土司的财产土地”等针对少数民族上层的统一战线政策。在云南官渡经过回民居住区时,朱德亲自到清真寺宣传红军的民族平等主张,次日就有几十名回民加入红军,并在红军中组成回民队伍。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和彝族果基家支头人小叶丹在彝海边歃血结盟,借路北上,顺利通过200里彝地,为红军强渡大渡河赢得了宝贵时间。

党的民族政策得到少数民族的广泛赞誉和拥护,也为红军输送了不少新生力量。四川大凉山地区越西县短期内就有七八百人参军;四川羌族土司安登榜率200名羌族勇士加入红军,担任通司(翻译)、向导和部队前卫工作;阿坝地区参加红军的少数民族在5000名以上……

这一时期,党中央鉴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开始在国民党军队特别是下层士兵中开展兵运工作,因此,1928年以后,国民党军队不断出现哗变、起义事件,最着名的是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宁都起义。

第二十六路军为冯玉祥旧部,早在1925年就受过党和大革命的影响。冯玉祥在中原大战失败后,蒋介石出于消灭异己的目的将其调至江西“剿共”,导致该部对蒋情绪日益不满。后在“剿共”中,该军的27师受到红军的沉重打击,官兵厌战情绪日益增加。利用这一时机,上海党中央指示该军的共产党员首先在该军建立党组织,发展士兵和下级军官,进而发展指挥部参谋长赵博生入党,后又由赵博生争取了所属的73旅旅长董振堂、74旅旅长季振同等旅团长,掌握了该军的主力。

1931年12月14日,赵博生、董振堂率领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约1.7万人,携带2万多件武器,在宁都宣布起义,改编为红军第五军团。宁都起义为红军增添了一支生力军,对正处于革命低潮的革命者是一个很大的鼓舞,更是党在国民党军队中开展统一战线的一次重大胜利。

土地革命时期,党领导的“反封建压迫、反国民党统治的工农民主的民族统一战线”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作为革命的基本力量,不断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巩固工农联盟,发展壮大工农红军。这也成为红色政权能够建立、存在,并多次取得反“围剿”胜利以及红军突出重围,并取得长征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文地址:http://www.gushizhe.com/lishi/1145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页 1 2 3 4 5下页
阅读相关历史故事标签:党史故事
海秋发布的其他历史故事更多
网友点评(0 条评论)
验证码:
故事者网站是故事、文摘阅读平台,免费提供多种国内广受好评的经典故事期刊、文摘杂志电子版在线阅读
本站所有故事、文摘均为网友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19-2023 Gushizhe.Com 故事者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3060号-1 网站地图
合作 / 友链 / 建议请联系故事者网站E-mail:325794#qq.com(#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