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故事大全_成人睡前故事_文摘精选_故事文摘杂志在线阅读-故事者网站
故事、文摘投稿
当前位置:故事者 > 历史故事 >张择端去哪了

历史故事《张择端去哪了》

栏目:历史故事|发布:枫枫兔 已在故事者网站发布【27】篇文章
日期:2020-04-04|来源:安徽文学|作者:赵焰|阅读:手机阅读

感谢枫枫兔发布历史故事《张择端去哪了》,内容如下:

六、

于是张择端沿着吴道子当年游艺的路途,出洛阳,去长安,又到了雁门关一带,再西入四川,顺江而下,登庐山,上黄山,又游历东南山水……两年时间,张择端把滋养吴道子的风景名胜都走了一遍。一路上,张择端远眺近观,揣度神韵,化景为形,化形为虚,胸中的气韵,着实充沛了不少。

在雁门关外,张择端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一个洞穴一个洞穴地研读了云冈石窟中的壁画。那些洞窟里的各式佛像,高鼻深目,气象庄严,姿态飘逸,显示出一种劲健、浑厚、质朴的气韵。临摹一段时间之后,张择端觉得自己手中的画笔,仿佛有神控制,游走之时,神出鬼没,竟吸纳着壁画上的人物依次接踵而至,如皮影一般在笔下蹁跹起舞。他感到非常惊讶,又不敢声张,只是对笔下的线条和色彩更加敬畏。

有一次漫步长安城不远的终南山,张择端看见半山上有一个小小的寺院,上面写着“白云寺”三个字。张择端进入山门,从大殿虚掩的门缝里,看见油灯下有一位年迈的和尚正在粉墙上聚精会神地作画。张择端很好奇,悄悄地推门而入,站在老和尚身旁仔细观看。老和尚得知他是一个画师后,便把手中画笔递给他。张择端犹豫了一下,说:“我试试吧。”于是提笔濡墨,按老和尚的指示画完了壁画。老和尚把他领到后殿,指着整面墙壁说:“你能在这墙上画一幅《云海图》吗?我总是画这些,觉得有些倦乏了。”张择端说:“我来试试吧——有什么要求吗?”老和尚哈哈一笑,说:“你能让我们看画时,脚下站不稳,你就成功了。”三个月之后,张择端完成了壁画。当张择端把大门打开,只见白云飘来荡去,来观画的小和尚们一个个脚下不稳,跌跌撞撞,仿佛刚上了云端一样。老和尚开心不已,对张择端说:“你这幅《云海图》成功啦!”

在四川绵阳之时,张择端路过一个茅屋,一个白发老妇请他喝茶。张择端得知她刚丧夫失子,只能靠纺棉花糊口,赚的钱还不够吃饭穿衣。张择端很想为她做点什么,于是试探着问:“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吗?”老妇含泪说:“我白天一直纺纱织布,可是到了晚上,没有月光的时候,我就无法纺织了,时间就浪费了。”张择端问:“为什么不点灯呢?”老妇说:“哪有钱去买灯油呢,织布的钱,都拿去还债了。”张择端想了想,说:“这样吧,我试试在你家墙上画一盏灯,看可能有用?最起码让你看着,心里也是一个安慰。”

张择端就用随身携带的笔墨,在老妇摇摇欲坠的墙上画了一盏灯,惟妙惟肖,跟真的灯盏一样。画好之后,天色暗下去了,张择端收拾行李准备离开,想了想,又丢了几锭碎银子给老妇。孰料一抬头,墙上的灯竟然亮了起来,满屋子变得透亮温暖。张择端自己也惊呆了,他突然明白了冥冥之中的善意,让艺术的意义,超出艺术本身。

秋天的时候,张择端到了黄山。黄山的山岳、溪水、树木、枝叶、花鸟等等,每一项的颜色都那么丰富,仿佛世界上所有的颜色,都能在这里找到。张择端每天都走出户外,观察山川草木,看到可以入画的,便描摹下来。他细心地研究山色的变化,力求自己的笔墨,能捕捉到最美最真实最细微最贴切的变化。碰上刮风下雨,无法用纸笔,他就悉心观察眼前的山景,揣摩风雨之中山川颜色的幻变。后来他终于明白了,世上的颜色,其实并不是颜色,而是光影——光时而丰富,时而折损,折损和丰富的程度不一,就会呈现不同的颜色。黑色,不是颜色,而是一种暗。暗,是光的沉默,也是光线的残疾,可是残疾也是一种美,就看你怎么运用。张择端这样理解后,一下子就把握住了颜色的真谛,对于色彩的把握,也变得更加准确了。到了秋天,黄山突然天降大雪,斑斓的山景之上,覆盖着雪花,那种纯粹之美,是张择端从未看到过的。张择端兴奋极了,不顾天寒路滑,依次爬到各个山峰上,去看季节的碰撞和交流。他每天都在画,画了很多很多的黄山图。当他把很多张不同的大景、中景、小景放在地上比较着观察的时候,他这才明白,为什么当年黄帝轩辕会选择在这一个地方成仙上天了。因为这个地方独一无二,连景色随季节的变化,也与其他的地方不一样。他明白一个道理,越美丽的地方,是越有神性的。神性就是美的根本,美是暗藏神性的。只有没有慧根的人,才对美没有觉知。黄山这一个地方,分明就是遗留在人间的仙境,它的美学原则,是超越人世的。以这样的理念和理解出发,张择端重新开始创作自己的山水人物画,画好后一比较,绘画的气韵,分明比之前饱满了很多,不仅线条不一样,连山水人物透露的精神,也大不一样了。

在江南,张择端开始把自己新创作的作品拿给人家看,识货的,都匪夷所思觉得巧夺天工。有人看得呆若木鸡,有人看过泪流满面,说是真正见到了自然之神。张择端明白这个人是真懂得了。芸芸众生中,真是有一些人,经过反复的轮回,已有满满的慧根了。有人羡慕他为什么就能画出了这么好的山水,张择端深有感触地说:“我是以自然为师,心中尽是天地山水,慢慢失去人的欲望,也慢慢失去人的自以为是。人,其实是山水自然的一分子。明白了山水自然,也就明白了人,明白了人,也就明白了山水自然了。”

这道理听起来玄,仔细一琢磨,其实并不玄。大道与小理,其实相通。最玄妙的道理,其实转念一想,就是常识啊!

转眼间,第三年的七夕就要到了,张择端从扬州出发,沿运河而上,赶到了洛阳。这个季节,是洛阳最好的日子了。白天里天高云淡,阳光灿烂;夜晚则轻风拂面,神清气爽。路上的行人都悠闲地东张西望,不管是否认识,都愉快地攀谈甚欢。人们如此心花怒放,是觉得牛郎和织女又要相会了,连老天都会成人之美,世俗之人,不自觉地以情缘为寄托,更要为他们助兴啊!

当人瘦毛长的汪伯谦,再次见到风尘仆仆的张择端时,眼泪都要流了下来。此时的张择端一副气定神闲的模样,遇事如如不动,见到汪伯谦,也不慌不忙。汪伯谦拉着张择端的手说:“先生终于来了啊!自先生离去后,汪某真是生不如死……”

张择端抿然一笑,不再聆听他的言语,只是兀自走开。汪伯谦见状,也不敢多说,吩咐下人将好吃好喝的奉上。到了晚上,明月斜倾,月光飞白。张择端备好画笔墨汁颜料等,来到壁画架之前,忧伤的富贾站在他身后。张择端一派胸有成竹,双目微闭,屏息凝神,这是大戏开演之前的寂静。

张择端睁开眼睛,又细细地打量着这一幅熟悉不过的壁画。随后,他先在纸上打起了草稿,勾勒起线条,调色渲染,立即,一个活灵活现的汪伯谦出现在他画中。此时再看边上的汪伯谦,木偶般怔怔地立在那里,一动不动,好像灵魂被抽空了一样。月弦上扬之时,张择端攀上早已搭好的脚手架,用手中之笔墨,将汪伯谦的形象按照纸上的模样,画在了牡丹仙子的边上。最后一笔落上之时,一阵云雾掩映了月光,四周漆黑一团,对面不见人影。等到云雾消失之后,人们发现汪伯谦不见了——只见壁画的牡丹仙子边,多了一个年轻倜傥的男子——那不是汪伯谦又是何人!

人们惊呆了,几个下人在一旁紧紧相拥,不知悲喜,只是一个劲地唏嘘感叹。有人听见壁画中牡丹仙子大叫:“画师,你也来吧!世事如此无聊,只是反复轮回,指望不得。不如跳出三界之外,来画中如何?”

张择端想了想,大声应允道:“也罢,到了今天这一步,我已厌倦越来越沉重的身体,还不如把这皮囊留在世上,也入画中算了。”

说罢,张择端奋力几笔,把自己也画进去了。待到最后一笔点在画中自己的眼睛之上时,捧着砚台的书童突然发现面前的张择端不见了,只留下一支笔一方砚,尚在自己手中。

第二天早晨,洛阳众多读书人都赶往汪府照壁前。人们看到的是,那面吴道子画的《洛阳牡丹仙子图》上,多了两个人物。一个是汪府大宅的主人汪伯谦;另一个,似乎就是画师张择端了。他们兀立在牡丹仙子之后,栩栩如生,像是随时可以从画中一跃而起,来到这世界上。

张择端飞升一事,一时成为整个洛阳城的话题。有人说张择端成仙得道了;有人说张择端立地成佛了;还有人说,张择端在路途之中早已死去,只是鬼魂尚在,赶来赴约罢了……这个说法,尤让人心惊。画中人到底是仙、是道、是佛、是鬼,生命是否永恒?谁也说不上。可是画中人超越生死,与世俗相比,形象得以长久,也是可喜可贺的一件事啊!

第二年的春天,洛阳的牡丹开得特别灿烂,每一朵牡丹,都比原先大了一圈。最大的,已超过人的面孔了。人们都说,那是阴阳调和的结果。牡丹仙子身边多了一个男子,又多了一个画师,自然心花怒放。万事都讲阴阳,花儿开放,也不例外。

本文地址:http://www.gushizhe.com/lishi/4927.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页 4 5 6
阅读相关历史故事标签:中篇故事 张择端故事
枫枫兔发布的其他历史故事更多
网友点评(0 条评论)
验证码:
故事者网站是故事、文摘阅读平台,免费提供多种国内广受好评的经典故事期刊、文摘杂志电子版在线阅读
本站所有故事、文摘均为网友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19-2023 Gushizhe.Com 故事者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3060号-1 网站地图
合作 / 友链 / 建议请联系故事者网站E-mail:325794#qq.com(#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