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故事大全_成人睡前故事_文摘精选_故事文摘杂志在线阅读-故事者网站
故事、文摘投稿
当前位置:故事者 > 文摘精选 >老子一二三

文摘精选《老子一二三》

栏目:文摘精选|发布:米老虎 已在故事者网站发布【75】篇文章
日期:2023-03-19|来源:视野|作者:李零|阅读:手机阅读

感谢米老虎发布文摘精选《老子一二三》,内容如下:

(5)孔子见过的老子和周太史儋无关

司马迁为什么把周太史儋写进《老子韩非列传》,原因很简单,第一,他们都在周都洛阳供职,李耳是“周守藏之史也”,周太史儋也是周太史,两人都是周的史官;第二,聃和儋古音相近,完全可能是通假字。

老子很老,活了多少岁?司马迁说,老子“修道而养寿”,当然比别人活得长,“盖百有六十岁,或言二百余岁”。前人说,他是把老聃和太史儋两人的岁数加起来,有这么多。人活这么长,我们觉得荒唐,司马迁觉得正常。汉代盛行神仙家说,老寿星是活神仙。比如墨子,可以活到东汉,一点不稀奇。《列仙传》《神仙传》里,这样的故事很多,老子也是最佳人选,早就榜上有名。

研究老子,有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老子比孔子早,所以《老子》比《论语》早;另一种,正好相反,《老子》比《论语》晚,所以老子比孔子晚,周太史儋才是真老子,《老子》是他的书。

我认为,人是人,书是书,应该分开讨论。人或许比较早,书并不太早。

老子的思想特点

孔子和老子,谁在前,谁在后,这是中国哲学史上的老问题。古人说,孔子到洛阳问礼老子,老子是老头子,似乎老在孔先,毫无问题。但老子其人和《老子》其书是两码事。我不认为,老子年纪大,《老子》就在《论语》前。

研究古书年代,我们要注意,我们经常容易把后来居上的东西当作年代古老的东西。孔子见老子,孔子不批评老子,老子却批评孔子。我们很容易相信,批评人的一定是老师,不但资格老,年纪也一定大。但研究思想的逻辑先后,有个规律,我们不要忘记,“反对”不能无的放矢,“被反对”一般都在“反对”前。学习,要有学习的榜样,批判也要有批判的靶子。

比如《论语》批墨子吗?不批。《墨子》批孔子吗?批。为什么?道理很简单,墨子在孔子后,孔子批墨子,不可能;墨子批孔子,太正常。同样道理,我们读《论语》,读《老子》,也要问一下,《论语》批《老子》吗?《老子》批《论语》吗?《墨子》批《老子》吗?《老子》批《墨子》吗?读《论语》《墨子》《老子》,我的印象是,孔子总是自言自语,跟其他门派的思想家没有对话。墨子就不一样,他是成心抬杠,处处跟孔子拧着来,概念颇具对称性。但《老子》不一样,它是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绕到孔子的后面,跳到孔子的上面,用更具终极思考的东西,贬低它、消解它、超越它、包围它,把它浓缩在自己的概念里。它们的先后,太明显。

孔子、墨子和老子,都认为天下无道,都批判现实,都怀揣理想,酷爱乌托邦,鼓吹复古,迷恋圣人,主张愚民,这是他们的共同点,但对社会问题的症结,看法不一样,对策也不同。《吕氏春秋·不二》说:“老耽(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贯廉。”

墨子非孔,主要批评是两点,一是孔子持贵族立场,走上层路线,倡仁义礼乐,重等级贵贱,而墨子持平民立场,走下层路线,倡兼爱大同,讲众生平等;二是孔子敬畏天命,但不语怪力乱神,罕言天道性命,比较理性,而墨子大讲天志明鬼,比较迷信。

“孔子贵仁”,代表的是“文”;“墨翟贵廉”,代表的是“质”。老子比墨子更强调“质”。老子和孔子有本质上的分歧。郭店楚简发现后,学者大讲儒、道合流,我不同意。

老子提倡无为。他的想法是,这两个家伙,太逞能,尚贤尚智,过于有为。比如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何苦来哉;墨子,摩顶放踵利天下,自己折磨自己,也太没劲。他的想法很简单,别这么死乞白赖。

老子的原则,跟他们全不一样。什么仁义忠信,什么尚贤尚同,全不如道、德更朴实。道、德不是以人为终极,“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的背后有地,地的背后有天,天的背后有道,道是根据自然。他才不讲以人为本。这让我们想起17——18世纪的欧洲,他们也曾迷恋自然法则。

墨子非攻,对战争很关心,不像孔子光讲文化,不讲武化。孟子也以弭兵止杀为天下号召。这是战国时代的思想气氛。老子以圣人为榜样,大讲治国用兵之术。他讲战争,是关注于死亡。战争是凶事,战争是丧礼,他这样说。战争的野蛮,战争的残酷,让他心灵震颤。他笔下的战争都是旷日持久,灾难深重,怎么看,怎么都像战国时代。

先秦的老氏之学,分两派,既讲无为,也讲有为,和汉以后的印象不一样。有为的一派,与三晋的形名法术之学相结合,与荀子的礼学相结合,对结束战国,走向帝国,有重大贡献。

汉初的老氏之学,是黄老之术的一部分,它对汉初的休养生息,也有重大贡献。

西汉晚期,儒盛道衰,道家和儒家换位,丧失了政治优势,成为“在野党”。但随后的很长时间里,在中国的思想世界,它还是最大的“反对党”。

东汉时期,儒道之争息,释道之争起。道家的归宿是道教。汉唐以来,道教仍然是儒家的竞争对手,屡踣屡兴。

读《老子》,我们不要忘记,它也曾经大有作为。

本文地址:http://www.gushizhe.com/wenzhai/1873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页 1 2
阅读相关文摘精选标签:国学经典 老子故事
米老虎发布的其他文摘精选更多
网友点评(0 条评论)
验证码:
故事者网站是故事、文摘阅读平台,免费提供多种国内广受好评的经典故事期刊、文摘杂志电子版在线阅读
本站所有故事、文摘均为网友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19-2023 Gushizhe.Com 故事者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3060号-1 网站地图
合作 / 友链 / 建议请联系故事者网站E-mail:325794#qq.com(#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