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故事大全_成人睡前故事_文摘精选_故事文摘杂志在线阅读-故事者网站
故事、文摘投稿
当前位置:故事者 > 文摘精选 >寻找王安忆的上海

文摘精选《寻找王安忆的上海》

栏目:文摘精选|发布:凉城听暖 已在故事者网站发布【64】篇文章
日期:2023-09-08|来源:金山|作者:张冰滢|阅读:手机阅读

感谢凉城听暖发布文摘精选《寻找王安忆的上海》,内容如下:

一直喜欢王安忆的作品。

上海可以说是王安忆创作的根据地和灵感源泉。她笔下的上海时间跨度久远,人物众生百相,观察视角多样,描写方法不断创新,情感细腻动人,怀旧中透着悠长的古典韵味。读她的作品,许多热切的东西会扑面而来:有被时间淘洗掉的曾经的奢靡繁华,有岁月中无人问津的历史钩沉,有对久远悠长传奇的缅怀,有向日常平淡生活的致敬,还有在社会底层讨生活的艰辛和不屈……它们让人既看到生活中好看的花,也看到花底下不那么好看的根。

王安忆对上海的想象丰富多姿,而我对于上海的想象则来自于幼时曾外祖母常挂于嘴边的“上海好啊!”,来自于大白兔奶糖的香甜,来自于影视剧里十里洋场的繁华,以及幼时仅有的一次上海匆匆之行……总之,如同盲人摸象般支离破碎。成长中,机缘巧合与文学结缘,从《少年文艺》《萌芽》里馨香的青春文字到系统探究王安忆的作品,我看到文学的河流淌过上海的角角落落,而王安忆无疑是带我们看上海的撑篙人。春日里,为了亲身感受王安忆笔下的沪上文学风情,为毕业论文做实地考察,我与母亲走进了上海。

上海与文学的缘分很深,鲁迅、张爱玲、巴金、茅盾等都曾在上海居住生活过,名人故居比比皆是,大大小小的书店、书咖星罗棋布。在张爱玲写下一生中最重要的几部作品《封锁》《红玫瑰与白玫瑰》《金锁记》《倾城之恋》的常德公寓,扑面而来的文学气息令人感到上海这座城市浓厚的文化基底。楼下的千彩书坊里,咖啡机磨捻着老时光的味道。民国的上海,殖民之风的吹来催生了海派文学的兴起,也有意无意地影响着王安忆的创作风格。

巨鹿路675号是上海作家协会所在地,也是无数文学青年心中的朝圣之地。幽深的绿荫遮蔽下,上海市作家协会显得十分低调。在这里,文坛巨匠巴金、茹志鹃、王安忆等作家代代相传,守护着他们对文学的初心。这里曾经是私人的“爱神花园”,满墙的青藤叶片,在风中,躲在爱奥尼亚柱后发出簌簌声响,使得看不真切的欧式石拱门里更显神秘。忽然就明白了为什么王安忆作品中多次出现爬墙虎,“从来没有它,倒也无所谓,曾经有过,便再也放不下了”。王安忆在此工作过,也许怀旧的上海想象就是这样通过丝丝蔓蔓的青藤慢慢走进她的作品,她甚至将作家协会的场景写在了《好婆和李同志》里。作家协会旁边的作家书店里布置得很有格调,安静而优雅,有专柜陈列着王安忆系列作品。从作家书店的落地窗看过去,总觉得后院这一扇低调的旧木门后可能就有王安忆笔下沐着下午阳光的富萍、聪明能干的妹头……小说从现实中走出,现实便也带上了文学的韵味。

在上海,一条繁华街道拐弯便可能是细细窄窄的弄堂里巷,石库门建筑更是人们对上海的经典印象。历史如过眼云烟,弄堂里的生活依旧如常。人们搬着板凳坐在门口聊天,用竹竿串过衣服的袖笼晾在春天的阳光下,日子平淡而有滋味。我凝视着弄堂,真的看见王安忆《长恨歌》开篇所写的“老式弄堂房顶的老虎天窗”,也看见那老屋“细雕细做”的木框窗扇、屋披上“细工细排”的瓦、窗台上花盆里“细心细养”的月季花,看见晒台晾着的“像画上的衣衫”,脱落了水泥而显得锈红的砖……站在高高的过街天桥俯视,弄堂淹没在摩天大厦中,真的是“旧的还是旧的,新的却已经是新的”。在高楼背景里,弄堂显得矮小、拥挤、晦暗,可看久了,却似乎有些明白王安忆所感叹的“它们实在是极其美丽的景象”。

上海还是中国历史上革命斗争的重要场所之一。宋庆龄故居在这里,中共一大在这里,风云变幻的革命斗争在这里……王安忆敏锐地捕捉到这点,将对上海的革命想象融入了这座城市的骨骼肌理,渗透在她的上海书写里。宋庆龄故居香樟环抱,正值暮春换叶,风吹过,落英缤纷,远处白色的座椅静静卧在树下碧绿的大草坪上,与现代的我们刻意保持着距离。它看过百年前这里的香槟美酒、鲜花鸽群、华服美眷,听过留声机里经久不衰的华尔兹,而这一切如过眼云烟。可是王安忆从这过眼云烟里硬是找到了过去的身影——老克腊。王安忆在《长恨歌》里这样形容他们,“他们去过外滩呀,摆渡到江心再蓦然回首,便看见那屏障般的乔治式建筑,还有歌特式的尖顶钟塔,窗洞里全是森严的注视,全是穿越时间隧道的。他们还爬上过楼顶平台,在那里放鸽子或者放风筝,展目便是屋顶的海洋,有几幢耸起的,是像帆一样,也是越过时间的激流。再有那山墙上的爬墙虎,隔壁洋房里的钢琴声,都是怀旧的养料”。王安忆说自己“无旧可念”,但是她的“念”在文字里刻骨铭心。一个人有时就是一座城,王安忆的“老克腊”,便是沪上风情的一角。行至思南公馆区,数幢有故事的百年老洋房,上世纪30年代的小资情调的店铺、咖啡、下午茶,驻唱歌手一曲《惜别的海岸》更是让老克腊、王琦瑶都复活了。

在上海中心52层的朵云书院点一杯咖啡,读着手中的书,累了便远眺黄浦江,看江边高楼鳞次栉比,看黄浦江中的船只缓缓拐弯,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夕阳西下,岁月的长河被具化为眼前的黄浦江汤汤流淌。王安忆书写的弄堂女儿也好,外乡人也好,知识分子也罢,谁都左不过时光的变迁。站在浦东的大厦下,我不知道《悲恸之地》里的刘德生、《月色撩人》中的提提是否来过这里,但一首小诗却悄悄在心中酝酿发酵:“书读过许多目光/船划过许多河流/云走过许多高楼/城市托起黄昏/江畔的灯亮起来/等着做夜晚的太阳/玻璃晴朗/罩着咖啡味的梦”。夜晚,在外滩散步,一月独悬,万国建筑灯火辉煌,人群熙熙攘攘。上海繁华的风仿佛从旧时吹来,将这城市给人的印象浓缩至眼前……

暮春时节,循着王安忆的文字辗转于上海的角角落落,追溯着上海与文学的缘分。亦真亦幻间,我与王安忆的上海,如老友重逢,分外亲近。

本文地址:http://www.gushizhe.com/wenzhai/1989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相关文摘精选标签:散文随笔
凉城听暖发布的其他文摘精选更多
网友点评(0 条评论)
验证码:
故事者网站是故事、文摘阅读平台,免费提供多种国内广受好评的经典故事期刊、文摘杂志电子版在线阅读
本站所有故事、文摘均为网友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19-2023 Gushizhe.Com 故事者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3060号-1 网站地图
合作 / 友链 / 建议请联系故事者网站E-mail:325794#qq.com(#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