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故事大全_成人睡前故事_文摘精选_故事文摘杂志在线阅读-故事者网站
故事、文摘投稿
当前位置:故事者 > 历史故事 >红色家书中的信仰与力量

历史故事《红色家书中的信仰与力量》

栏目:历史故事|发布:海秋 已在故事者网站发布【14】篇文章
日期:2022-01-26|来源:文史博览|作者:闻沐|阅读:手机阅读

感谢海秋发布历史故事《红色家书中的信仰与力量》,内容如下:

奉献:“为人民服务,已成终身职业”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毛泽东说:“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1947年的中秋佳节,周恩来望月怀人,于9月29日给邓颖超写下了一封文笔优雅、情意深长的信:

“一切话题总离不开土地改革和前线胜利。不仅因为我们都大了十岁,主要是因为我们在为人民服务上得到了更真切的安慰。你来电提议在东边多留半年,我是衷心赞成,再多在农民中锻炼半年……农民的健美,不仅是外形,而且还有那纯朴的内心,这是一面。另一面,便是坚强,坚定的意志,勇敢的行为,这在被压迫的群众中,更是数见不鲜。你从他们中间自会学习很多……”

周恩来在倾诉思念之情的同时,不忘鼓励邓颖超学习农民身上健美、淳朴、坚强的优良品质。革命者的浪漫不是狭隘的小情小爱,而是融入对人民、对国家的无私大爱中,在“为人民服务上得到了更真切的安慰”。

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些开国元勋的亲属萌生了特殊照顾的想法。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却始终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搞特殊化,不忘初心本色。

谢觉哉出任中央人民政府第一任内务部部长后,消息很快传回湖南宁乡老家,乡亲们都议论着,山沟沟里出了个大官,真了不起。谢觉哉在湖南乡下的两个儿子得知父亲在政府做了“大官”,都想去北京看一看,希望得到一些“照顾”,能够离开乡下,到城里工作。于是在1950年1月,谢觉哉给在家乡的儿子写了这封信:

“打听便车是没有的,因为任何人坐车都要买票。你们会说我这个官是‘焦官。是的,’官而不‘焦,天下大乱;’官而‘焦了,转’乱为安。有诗一首:你们说我做大官,我官好比周老官;起得早来眠得晚,能多做事即心安。”

被誉为“延安五老”之一的谢觉哉以家风严格而着称,他在这封信里语重心长,说自己是个“焦官”(湖南方言,指不挣钱的官),自称“我官好比周老官”,周老官是谢觉哉家乡的一位勤劳能干的长工,在村里以老实闻名。谢觉哉的意思是说,我当的是共产党的“官”,就是为人民服务的“长工”。谢觉哉给儿子的这封信,只有258个字,语言朴实,却微言大义,充分显示出他为国为民的共产党人本色。

罗荣桓留在湖南老家的女儿罗玉英,在老家结了婚,听说父亲在北京“当了大官”,就给父亲写了一封信。罗荣桓在回信中劝诫女儿不要抱有特殊照顾的思想。他在信中诚恳地说:

“你爸爸廿余年来,是在为人民服务,已成终身职业,而不会如你所想的,是在做官,更没有财可发。”

1952年,吴玉章写信给在四川任县长的侄子林宇,教育他注意群众疾苦,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吴玉章在书信中强调,为人民服务不是喊在嘴里,更应该付诸行动,传达出共产党人要有为人民谋幸福的宗旨意识:

“你现任富顺县长职,事情更繁多,要独立工作,就要更全面地考虑问题。依靠党,相信群众,好好地执行政府法令,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随时注意人民疾苦,使人民各得其所,发挥人民的智慧,以兄弟般的情谊对待人民,教育人民……”

董必武在献身民族复兴的革命历程中,始终将自己视为人民的公仆,为老百姓当勤务员,把革命的胜利视为人民的胜利,抱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种思想,从他的家书中处处得到印证。1953年,董必武在致堂弟的一封信中说:

“请你注意,现在国家是人民的国家,在国家机关工作的人,必须为人民服务,除了法律规定的职权外,任何人没有特权。……要好好学习革命的思想和作风,简单一句话就是学习脚踏实地的工作和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的作风。”

1965年4月9日,朱德给在工厂蹲点的儿子朱琦写了一封信,教导他要注意密切联系群众,同群众同吃同卧同劳动:

“你这次蹲点的经验,是正确的,作为改变你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有很大益处。你过去的思想是封建和资本主义的思想交叉的,总是想向上爬,越走越不通,屡说也不改。这是你混过了你的宝贵时间。现在去蹲点,同群众看齐,同吃同卧同劳动,深入群众中去,就真正会了解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如何完成,就会想出很多办法,同群众一起创造出许多新的办法,推向前进。”

朱德在这封信中不仅是以父亲的身份,更是以历经艰苦奋斗的共产党员的身份,告知深入群众的意义。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革命建设时期的“军民鱼水情”,到改革开放时期的“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再到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宗旨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立场。

一个革命者影响一群人,一群革命者影响一代人。红色家书承载着老一辈革命家的人格魅力和深厚亲情,蕴藏着智慧和力量,映射出高尚的品格和道德风范。它们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影响着一辈又一辈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稍不注意就可能蒙尘褪色,久不滋养就会干涸枯萎,很容易走着走着就忘记了为什么要出发、要到哪里去,很容易走散了、走丢了。”今天,我们重温这一封封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家书,感受到党的初心使命在血与火的淬炼中呈现出来的巨大力量,感受到一代代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

回望百年前,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夜晚,革命者李立三在给父母的信中呼喊:“唤醒可怜的同胞,惊起他们的酣梦。鼓荡雄风,振作精神,造一个光明灿烂的新世界……”今日之中国,不正是他们眼中光明灿烂的新世界吗!

本文地址:http://www.gushizhe.com/lishi/11464.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页 2 3 4
阅读相关历史故事标签:革命故事
海秋发布的其他历史故事更多
网友点评(0 条评论)
验证码:
故事者网站是故事、文摘阅读平台,免费提供多种国内广受好评的经典故事期刊、文摘杂志电子版在线阅读
本站所有故事、文摘均为网友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19-2023 Gushizhe.Com 故事者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3060号-1 网站地图
合作 / 友链 / 建议请联系故事者网站E-mail:325794#qq.com(#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