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故事大全_成人睡前故事_文摘精选_故事文摘杂志在线阅读-故事者网站
故事、文摘投稿
当前位置:故事者 > 历史故事 >科举培训也“疯狂”

历史故事《科举培训也“疯狂”》

栏目:历史故事|发布:心有阳光 已在故事者网站发布【54】篇文章
日期:2023-01-31|来源:杂文选刊|作者:陈忠海|阅读:手机阅读

感谢心有阳光发布历史故事《科举培训也“疯狂”》,内容如下:

古代科举考试虽然为读书人打开一条晋升通道,但这条路一直都非常窄,竞争异常激烈。唐朝共开科取士二百六十八次,录取进士七千四百四十八人,平均每年只有约二十七人被录取。宋朝优待文官及读书人,科举实行“大扩招”,但平均每年录取的进士也只有约三百人。到了清朝,前后二百六十八年中共录取二万六千八百四十九人,平均每年录取一百人左右。为金榜题名,学子们想尽了办法。

对于分散在各处的读书人而言,如果有专门针对科考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辅导,那自然求之不得,于是书院就诞生了。中国古代最早的书院是唐玄宗时期开设于洛阳紫微城的丽正书院,它的主要职能是搜集、整理和珍藏书籍,聚徒讲学也是职能之一。中唐时,李宽在衡阳创建石鼓书院,开创私人讲学的先河。针对读书人的需求,科举培训慢慢成为书院的主要业务。

到了宋朝,书院大盛。据统计,宋朝有书院七百二十多所,数量是唐朝和五代时期的十倍。书院经常邀请进士、状元出身的学者和退休的官员来授课,欧阳修、梅尧臣、朱熹等都给书院的学生们上过课,如何提高科举考试技能往往是最欢迎的讲学内容。

面对书院的兴起以及日益增强的影响力,朝廷对书院加强了控制,书院山长的任免及教学内容的设定等重要事项都由官方确定。不过,朝廷的限制并没有阻挡住学子们的巨大需求,尤其是科举考试方面的需求,书院数量不减反增,明清时达到一千多所。书院除了要求学子熟读四书五经外,还重点锻炼学子如何写八股文,让学子们对八股文的格式、写作步骤等做到精熟于心,以应对考试。

在科举制度下,学子们唯考试是从,许多人只关注科举考什么,对其他内容则不感兴趣。不少学子希望能在书院培训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能受到更加强化、更加有针对性的考前训练,于是一些学子自我结社,有些虽依托于书院,但进行的是更为专业化的科举培训,有点类似于现在的“考前辅导班”。

宋朝已经有了这类组织,明朝将其称为文社。为了让学子提前适应科举考试,文社一类的组织经常兴办“模拟考试”,内容、流程、阅卷等都参照真实科举,做到“全真训练”。这一类考试经常举行,有些文社甚至每月都考一两次,考完评分,对成绩突出者给予奖励。

针对不同时期科举考试的侧重点,文社等机构还帮学子们精心总结考试要点,让学子们背诵默写。北宋科举重策问,内容多与时事有关,文社等“考前辅导班”就组织有经验的人归纳时事热点,按照策问的体例写出范文,以供参考。清朝科考有一个项目叫试帖诗,一般为五言八韵或五言六韵,文社会总结出一些套式加以训练,考前还会准备一些范本让学子们熟记,必要时套用。

明末的一些文社屡屡有学子高中,知名度越来越大,如复社、几社等,在其所组织的“模拟考试”中如能考出好成绩,在后面的正式考试中往往也能考中,几乎“十不失一”。

即便明清时有上千家书院,但对于全国最多时的三四亿人口来说也难以做到全覆盖,那些没有条件和机会进入官办学校和书院求学的学子,大多数则是在私塾中完成的学业。私塾是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民间教育机构,以青少年教育为主,学生自五六岁至二十岁都有,有些人完成私塾的学业后还会去书院求学,有些人则在私塾中完成了自己的全部教育。

本文地址:http://www.gushizhe.com/lishi/14863.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1 2下页
阅读相关历史故事标签:历史趣闻轶事
心有阳光发布的其他历史故事更多
网友点评(0 条评论)
验证码:
故事者网站是故事、文摘阅读平台,免费提供多种国内广受好评的经典故事期刊、文摘杂志电子版在线阅读
本站所有故事、文摘均为网友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19-2023 Gushizhe.Com 故事者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3060号-1 网站地图
合作 / 友链 / 建议请联系故事者网站E-mail:325794#qq.com(#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