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故事大全_成人睡前故事_文摘精选_故事文摘杂志在线阅读-故事者网站
故事、文摘投稿
当前位置:故事者 > 历史故事 >古代“通缉令”为何百试百灵

历史故事《古代“通缉令”为何百试百灵》

栏目:历史故事|发布:往事如风 已在故事者网站发布【64】篇文章
日期:2020-07-22|来源:民间故事选刊|作者:佚名|阅读:手机阅读

感谢往事如风发布历史故事《古代“通缉令”为何百试百灵》,内容如下:

古代的通缉令,通常是一段文字,用来说明被通缉者的姓名、年龄、籍贯以及体貌特征等,直到唐朝时,才在通缉令上画上罪犯的样貌。但这个画像,不仅是黑白的,还很抽象。为什么这么抽象,还能抓到人呢?

这是因为古代社会人口流动性非常差,一个地方可能三五年都不见得会出现一个陌生人,所以很轻易地就能构建起个人身份证+地方保甲连坐+关卡盘查的三级网格,也就是所谓的“天罗地网”。

早在商鞅变法时,秦国就推行了照身贴制度,也就是现代社会的身份证,上面由官府写明你的详细姓名和身份、籍贯,没有这个东西,就没法去外地。秦国在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行了这一制度,并被后世所沿用。明朝的出行证明就更为细致:除了身份证明外,僧侣云游还需要有度牒,商旅和赶考的学子还需要地方出路引。

历朝历代皆有保甲连坐制,即如果你所在的村镇有罪犯而你没有检举揭发,就会受到连坐之刑。秦朝的亭长、后世的保长,主要职责就是发现自己辖区内是否有形迹可疑的人出现。

有惩处手段,自然也有奖励措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就流行悬赏制,比如楚平王抓伍子胥时,赏额就高达五万石粮食,宋朝时赏金更是高达5万铜钱。百姓自然乐意去检举身边隐藏的陌生人了。

古代道路不像今天这样四通八达,在一些关键路段,往往有城池关卡,而且还不容易绕过去。如果没有绝对的把握能够逃过关卡的盘查,那么就只能从山野丛林里穿行,这个风险是极高的,即便不迷路饿死,也容易碰到野兽。

所以,当一个罪犯逃亡后,朝廷会第一时间在沿途关隘下发海捕文书。这样,当罪犯到达一处关隘后,无法拿出身份证明,就会被当场抓住,但如果拿出身份证明,捕快与海捕文书上的一比对,也会发现就是被通缉之人。

既然靠这些手段就能抓逃犯,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画上一幅并不写实的画像呢?这是因为古代识字率不高,所以配上一幅画像,可以让百姓直观地记住被通缉的人是男是女,是不是大胡子,脸上是不是有颗痣等,方便百姓检举揭发时辨认。

本文地址:http://www.gushizhe.com/lishi/6636.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相关历史故事标签:历史知识故事
往事如风发布的其他历史故事更多
网友点评(0 条评论)
验证码:
故事者网站是故事、文摘阅读平台,免费提供多种国内广受好评的经典故事期刊、文摘杂志电子版在线阅读
本站所有故事、文摘均为网友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19-2023 Gushizhe.Com 故事者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3060号-1 网站地图
合作 / 友链 / 建议请联系故事者网站E-mail:325794#qq.com(#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