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故事大全_成人睡前故事_文摘精选_故事文摘杂志在线阅读-故事者网站
故事、文摘投稿
当前位置:故事者 > 历史故事 >开国大典, 他设计的旗杆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历史故事《开国大典, 他设计的旗杆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栏目:历史故事|发布:月影 已在故事者网站发布【22】篇文章
日期:2020-03-30|来源:做人与处世|作者:王玉琴|阅读:手机阅读

感谢月影发布历史故事《开国大典, 他设计的旗杆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内容如下:

出生于天津的林治远,从天津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一直做交通工程设计工作。没料到建国大典前夕,年仅36岁的他接到了国旗杆设计的任务,也就是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第一个故事的原型。

1949年7月初,开国大典筹备,林治远是天安门广场整修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负责人。其中的具体任务之一,就是在天安门城楼与正阳门之间的中轴线上修建国旗杆。因为开国大典时,毛泽东将要亲手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林治远接到组织交办的任务后,心情无比激动,也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怠慢。

按照要求,旗杆的高度与天安门城楼应同高。经实地测量,林治远得出的数据为35米。按理,35米并不是很高,制作起来也没有困难。但在当时,刚刚解放的北京,一切都处于百废待兴,要找出适合用于做旗杆的材料绝非易事。当时,把整个北京城翻了一个底朝天,也没有找到一根满足要求的钢管,可把林治远愁坏了。他到处奔波打听,最后得知市自来水公司有一些水管可以代用。他立刻奔了去,只找到了4根直径不同、长短不一的无缝钢管,一节一节地套起来,长度也只为22.5米,达不到35米高的要求。

情急之下,林治远只好将测量的结果报告给天安门国庆工程指挥部。指挥部听了汇报,当场进行研究,还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虽然没有满足预定的高度,但是,鉴于特定条件,最后还是通过了审议,确定国旗旗杆的高度为22.5米。至于后来的焊接,也像电影里描述的一样,他周围也没有一个懂得焊接的技术员,于是,他亲自上阵,在建设局车辆厂金工车间,把四根钢管焊接在了一起。

开工后,国庆筹备小组领导来现场检查工作时提出:升旗要自动的,请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亲自升旗就更好了,更有政治意义。林治远接到任务后,与有关技术人员一起设计出这样一个方案:国旗自动升降,升降速度与国歌演奏时间一致,国歌奏完后,国旗升到顶端并自动停止。其实电动升旗的技术更难,当时全中国也没几个人懂。林治远找来了建设局的梁昌寿协助,设计电动升旗装置。后来,技术人员设计出了一个简单的机械设施来控制升降速度,又在升降旗用的钢丝绳两端各焊了一个钢球来控制升降开关,只要升降速度设施碰到两端的钢球,便会自动停止升降并自动断电。

1个月后,旗杆底座、汉白玉栏杆制作工程完毕,国旗杆也竖了起来。为了毛主席能在天安门城楼上操纵升旗开关,林治远设计从旗杆下引出一条导线,将导线通过钢管横穿过长安街,跨越金水河,然后顺着天安门城楼东南角上升至城楼当中,与天安门城楼上安装的开关连接。还有土造的计时器,以此来控制升旗的时间和速度,保证国歌奏毕,国旗正好升顶并自动停止。为防止升旗出现差错,工作人立即进行安装调试,在旗杆下和天安门城楼上反反复复不知试验了多少次。当认定自动升降设施运行情况正常,没有问题时,才于9月下旬拆除了旗杆周围的脚手架。至此,新中国第一根国旗旗杆高高地竖立于天安门广场上。

9月30日晚上,为了确保第二天升旗万无一失,林治远和梁昌寿做最后一次实验。然而没想到就在这时,升降开关却意外出了差错。旗子升顶,马达却没有停止,旗子被卷到了杆顶的滑轮里,退不下来。此时,安装旗杆的脚手架已全部拆除,人上不去,无法修理。林治远迅速请消防队火速增援。消防队运来了云梯,升起后仍差几米够不到旗杆顶,大家更加焦急了。见此情景,林治远又找来能熟练搭彩棚的兄弟二人。兄弟二人来到旗杆下,毫不犹豫地穿上铁鞋,冒着生命危险从云梯顶爬到旗杆顶,把那块大红布取了下来。此时,总指挥聂荣臻和有关单位的负责人也到了现场,对故障进行了分析,并责成有关人员检查时一定要细致,每个环节都不能有疏漏。故障最终得以排除。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55分,毛主席和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陆续登上天安门城楼。3时,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伴随扩音器传出的《义勇军进行曲》,广场上万众齐唱,歌声如狂涛巨澜。接着历史性的时刻到来了,林伯渠大声宣布:“请毛主席升国旗。”毛泽东听到后,便大步走到升旗按钮前。

鲜为人知的是,开国大典中,林治远就站在领袖身侧协助升旗,升旗电钮安在三脚架上,放在毛主席要站的地方。升旗时林治远悄声告诉主席:“把电钮向右转动一下就可以了。”当时,林治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协助升旗,而梁昌寿则是守在旗杆下,一旦电动升旗到顶还不停止就切断电源。这个备用措施开国大典时并没有用上。

接着,毛泽东亲手按动电钮,在《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旋律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在万众翘首仰望的庄严目光中冉冉升起,中华民族开启了新纪元。30万人一齐肃立,抬头瞻仰新中国的第一面国旗,人们心潮澎湃。毛主席也兴奋地大喊了一声“升得好”。话音刚落,礼炮齐响,全场沸腾。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开国大典之时,在天安门城楼升起第一面国旗,是多么神圣而庄严。事后林治远向同事们说过一句话:“当看到五星红旗顺利升到旗杆顶戛然而止,我才把提到嗓子眼的心放了下来。”

除了参加1949年大典天安门工程设计之外,林治远还参加了1950年、1951年和1959年国庆的天安门工程设计和建设,可见,“工程大师”“设计大神”的雅号不是空穴来风。有一次,我国从国外进口了一件几十吨重的大型设备,但是想要送到北京来必须通过卢沟桥。车队害怕会把卢沟桥压坏,毁了历史文物,就特意请他去实地勘察。林治远到了现场,量了几个数据,打了几份草稿,很快给出了“可以通过”的肯定。当时,车队便在半信半疑中提心吊胆地开上卢沟桥,结果正如他推测的一样,几十吨的重物压在桥上,毫无问题,顺利通过,赢得了所有人的敬佩。

外人称林治远为设计师,林治远称自己是“道路交通工程师”。2002年3月31日,林治远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林治远设计的那根旗杆足足使用了42年,直到1991年4月才被更换下来,至今仍被珍藏在博物馆中。直到2019年国庆期间,随着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上映,人们才了解这“旗杆背后的故事”。

本文地址:http://www.gushizhe.com/lishi/4732.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相关历史故事标签:历史人物故事
月影发布的其他历史故事更多
网友点评(0 条评论)
验证码:
故事者网站是故事、文摘阅读平台,免费提供多种国内广受好评的经典故事期刊、文摘杂志电子版在线阅读
本站所有故事、文摘均为网友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19-2023 Gushizhe.Com 故事者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3060号-1 网站地图
合作 / 友链 / 建议请联系故事者网站E-mail:325794#qq.com(#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