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故事大全_成人睡前故事_文摘精选_故事文摘杂志在线阅读-故事者网站
故事、文摘投稿
当前位置:故事者 > 文摘精选 >梗的背后

文摘精选《梗的背后》

栏目:文摘精选|发布:逸轩 已在故事者网站发布【10】篇文章
日期:2023-02-15|来源:小品文选刊|作者:刘明昊|阅读:手机阅读

感谢逸轩发布文摘精选《梗的背后》,内容如下:

产自民间、使用者广泛、运用灵活、更新速度快、有着诙谐调侃的外衣,这些既是“梗”流行语的特征,也是当今时代大众文化的特征。近年来“梗”的流行和更新,也是大众用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来丰富了日常生活中流行语的使用。这也再一次让我们更为关注和思考发达的大众文化背后有着怎样的社会环境和集体心理?流行语“梗”与规范用语或者文学的区别又是什么?如果以后网络生活充斥着更多类似于“梗”的加密暗号,那我们的时代该怎样应对“失语症”的危险?

首先是如何界定“大众”,美国社会学家约翰·费斯克在《理解大众文化》中认为大众的心理特征是反抗权威的唯一性。“大众文化是在被偏好的意义的同质性与解读的异质性之间进行斗争的文本。它再生产和再创造了社会秩序的规训权力和对此权力进行多重抵抗之间的斗争,这是由下而上的多种力量对单一的由上而下的力量的反抗。”大众文化仿佛是从地底下,从内部往上涌出来的生命火焰,以一种决绝的姿态与外来规定的意识权威做斗争,有人认为大众文化过于浅白,拒绝所有微妙的复杂性,否认人类情感和社会体验的稠密质地,我认为大众文化的魅力不在于生产,而在于解读,它的语义解读是泛滥的,在日常生活的毛细血管处滋生活跃,远远溢出意识形态的控制或特定文本的要求。它的结构特征是双层的,用温和趣味的外衣包裹着讽刺现实的内容,既有与现实主流对抗的力量又有大众参与创造传播的快感。并且大众文化这个结构文本留下了大量的间隙和空间,任何一位接受者都可以填充进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进行再次加工和传播。大众文化的结构特征就使得它有着短暂和重复的存在现象,例如一个“梗”或流行语可以在短时间内经由多平台重复传播而产生影响力,重复使得人安静并安逸,文化工业下单向度的人在闲暇状态中更多是被动的状态,例如抖音等商业开放模式就是利用人们的这种状态。

“人们在劳动工作之外的闲暇时间,怀疑那些可能显示出具有教育意义的任何休闲,他们更加关注闲暇的消遣、娱乐、休息的方面,关注闲暇对日常生活的困苦的可能补偿。”而抖音等短视频的充斥是否也会造成新的闲暇活动的异化呢。

梗语言与规范化语言的关系。梗语言也具有大众文化反抗权威的特征,正是与群众生活的巧妙结合产生了从下往上抵抗语法规范的力量。借鉴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的观点,“梗”与规范化语言的关系就像是言语和语言的关系,“语言是言语机能的社会产物,又是社会集团为了使个人有可能行使这机能所采用的一整套必不可少的规约”。语言是社会集体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目的在于用统一的标准和规则来交流。言语则是个人的,是“说话者赖以运用语言规则表达他的个人思想的组合”。规范化用语就是社会的语言契约,是个人不能独创或改变的,而梗语言就是可以由个人创造发兴的异质性的言语活动。例如“我太难了”这个梗最初是由一抖音红人在视频中的发言,既带有情绪宣泄又诙谐搞笑,引起了人们纷纷模仿而成为一个“梗”。当然言语和语言的关系并非势不两立,语言体系仿佛是河道,言语活动便是那活水,若某处流水势力足够强大便会影响到河道地形。当某一梗得到民众广泛的普及和承认就会得到权威语言体系的吸纳。例如“奥利给”这个梗表示“加油打气”的意思,就曾在人民网、新华网文章中使用。

本文地址:http://www.gushizhe.com/wenzhai/1653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1 2下页
阅读相关文摘精选标签:杂文随笔
逸轩发布的其他文摘精选更多
网友点评(0 条评论)
验证码:
故事者网站是故事、文摘阅读平台,免费提供多种国内广受好评的经典故事期刊、文摘杂志电子版在线阅读
本站所有故事、文摘均为网友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19-2023 Gushizhe.Com 故事者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3060号-1 网站地图
合作 / 友链 / 建议请联系故事者网站E-mail:325794#qq.com(#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