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故事大全_成人睡前故事_文摘精选_故事文摘杂志在线阅读-故事者网站
故事、文摘投稿
当前位置:故事者 > 文摘精选 >话说专家

文摘精选《话说专家》

栏目:文摘精选|发布:三秋 已在故事者网站发布【35】篇文章
日期:2023-09-03|来源:杂文选刊|作者:青丝|阅读:手机阅读

感谢三秋发布文摘精选《话说专家》,内容如下:

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互为抵触的建议,如吃红肉是健康还是不健康,适量饮酒是增寿还是减寿,正反观点都有专家出来背书,让不少人感到无所适从,究竟该听谁的?哈佛大学不久前与几所藤校联合推出了一个研究,认为一些领域的专家建议被人们高估了,没必要盲从。这个“连自己都颠覆”的专家建议,与当今无数人“建议专家不要建议”的呼声,一道构成了看客们脸上揶揄的微笑。

过去传统社会的维持,依赖于人们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共识。但人的理性又是有限的,分歧无法避免,这时就需要有专家出来做具体的指导,提供学术视角的智力支持。以往尚未形成意见讨论空间,引领潮流的精英人士、激扬文字的笔杆子,常有着不容撼动的权威性。陆文夫说过汪曾祺的一件趣事:20世纪80年代作家代表团访港,一个以看风水看相致富的传统文化大师,听说汪曾祺对《推背图》和《麻衣相法》颇有研究,是这方面的“专家”,非要请他吃饭不可。汪曾祺凭着一番高论成功地唬住了大师,被对方尊为“大哥”,一顿饭下来喝了好几瓶昂贵的酒……

过去,专家即使是错的,也少有反对的声音,因为民众的零星看法,会被限于街谈巷议的狭小范围,缺乏表达诉求的媒介。由于长时间里,专家的权威叙事曾是唯一的声音,也导致一些掌握话语权的人产生了赢家可以通吃的错觉,对不在专业领域的事情也随意发表意见,指导别人。

梭罗一百多年前就告诫人们:“活了一把岁数未必就有充分的资格做年轻人的指路人,因为活到老所获得的不见得比失去的多。”尤其当下这个信息巨量、民众娱乐一切又消解一切的网络时代,信息的加速度也带来了内容的肤浅化,很多时候,专家频繁的建议也意味着更少的意义。

所以,那些随意消费自己影响力,想要标榜炫耀自己拥有“斜杠人生”,喜欢跨界扮演人生导师的“专家”,很容易招致流量的反噬。此外,当今“流量为王”几乎成为了信息传播者的共识,也有一部分媒体为了引流,故意制造争议,不管出来说话的人实际身份如何,都一概称之为“专家”,人为制造对立;或者专门追着发布一些总能引起争议的“专家”的言论观点,成为事实上的争议言论的传声筒,以此获取流量。

也有一些专家因为提出建议被骂,但这并不意味专家就是错的。网络赋予了每个人发表言论和评论的能力,也让许多人失去了对言论质量的甄别能力,很多人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及价值取向决定信息输入的,键盘成为了一面反射个人情绪的镜子,失去了如实反映事实真相的原有功能。所以,有些该提的建议、该坚持的观点,不能因为众声喧哗,担心被骂就变得沉默,三缄其口,毕竟人的知识结构、话语风格、思想底蕴,只能辐射形成一个很小的共同体,不可能人见人爱。阿波罗神庙门前的三句德尔斐神谕之一就是“认清自己”。

清代大儒毛奇龄在京城开馆教学,有一天他正旁征博引讲解经义,老婆刚和他吵完架,有意拆他的台,走到窗前大骂:“大家不要信他的话,他昨晚为这节课,堆书满床,查阅到半夜,现在又向你们冒充博学。”面对几十个学生狐疑的眼光,毛奇龄从容回应:考据之学,全在查书。专家就应有这样不卑不亢的姿态。很多观点正是因为有人赞成、有人反对,才变得更为精彩有趣,即使有时会带来一点儿刺痛感,也应学会去承受。

本文地址:http://www.gushizhe.com/wenzhai/19587.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相关文摘精选标签:杂文随笔
三秋发布的其他文摘精选更多
网友点评(0 条评论)
验证码:
故事者网站是故事、文摘阅读平台,免费提供多种国内广受好评的经典故事期刊、文摘杂志电子版在线阅读
本站所有故事、文摘均为网友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19-2023 Gushizhe.Com 故事者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3060号-1 网站地图
合作 / 友链 / 建议请联系故事者网站E-mail:325794#qq.com(#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