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故事大全_成人睡前故事_文摘精选_故事文摘杂志在线阅读-故事者网站
故事、文摘投稿
当前位置:故事者 > 文摘精选 >果丹皮的妙用

文摘精选《果丹皮的妙用》

栏目:文摘精选|发布:枫少 已在故事者网站发布【66】篇文章
日期:2021-12-19|来源:视野|作者:于谦|阅读:手机阅读

感谢枫少发布文摘精选《果丹皮的妙用》,内容如下:

您看您这话问的,小孩儿可不就是这样吗?电视上看见什么东西,觉得有意思,自己就得试试,要不现在的电视节目怎么都得特意打上几个字,说未成年人请勿模仿呢?

要是说这情报只是二寸来宽一张小纸条儿,当时赶上个急劲儿,一闭眼,一狠心,也就咽下去了。可要是说,一整张纸,哪位有兴趣可以试试,且得嚼呢,且咽不下去呢。光跟嘴里拿唾沫把这张纸给它洇透了,多少就得费点工夫。

我吃的还是作业本里边,普通的一张白纸。要是换成现在的A4打印纸,好家伙,要是不蘸点儿芝麻酱,撒点儿盐和孜然,再喝两口水, 润润嗓子,轻易您还真吃不下去。它根本就不往嗓子眼儿里走。要是赶上对方手疾眼快的话,掐住了嗓子眼儿,愣往外掏,十有八九,真能再把这张纸给掏出来。

康熙亲征噶尔丹那会儿,就发现这个问题了。遇见什么情况,军情紧急,派传令兵带着情报出去,走到半道上就让噶尔丹的骑兵给截住了。传令兵,那都是忠诚可靠的人,眼瞅着自己让人家给截了,第一件事儿就是销毁情报,把文件掏出来往嘴里一塞。

亲征噶尔丹,是跟草原上打仗。草原的环境本来就干燥,传令兵让人撵得跟兔子似的尥着蹶子跑了半天,那也是口干舌燥。情报塞进嘴里,嚼,使劲嚼,费老半天劲儿,还是干的,死活咽不下去。

咽不下去,可就给噶尔丹这边的人留了钻空子的机会了。脾气好点儿的,掐着嗓子眼儿,从嘴里愣往外掏,要情报不要人命。碰上脾气不好的呢,干脆“噗”地给一刀,然后从死人嘴里消消停停地往外掏。

一回不显,两回不显,三回,四回,老遇见这种事儿,康熙皇上就得想个招儿,解决问题。怎么个解决法儿呢?

那时候正好是秋天,离着军营没多远的山上,漫山遍野,红乎乎一大片,长的全是野生的山楂树。御膳房的厨子里有位高人,去山里摘了好多野山楂。把野山楂摘回来以后,拿小刀,一个一个地去籽儿,然后加上白糖,搁在大锅里煮。野山楂煮得烂烂糊糊,成了果酱以后,往干净的青石板上一倒,然后跟摊煎饼似的,再给它摊平了,摊薄了,弄成一整张。

山楂酱热的时候跟糨糊差不多,彻底凉透了以后,就凝住了。摊在青石板上这一整张山楂酱凉透了,定形了以后,小心翼翼地把它从石板上揭下来,裁成四四方方、一小张一小张的,就可以往上写情报啦。

写完情报,卷成一个小卷。传令兵怀里揣着这种情报出去,再遇见半道上有人截,当时就掏出来往嘴里一塞,那是入口即化,想往外掏都来不及。

那位问了,水果的品种多了去了,写情报,为什么就非认准山楂了呢?

这事儿,掰扯起来,也容易。望梅止渴的故事,好多朋友都知道。山楂跟梅子一样,它酸哪,不用吃,光看一眼,嘴里立马就能流酸水儿。传令兵骑着马,跑得嗓子眼儿都快冒烟了,山楂塞进嘴里,哈喇子立马就能下来。这么着的话,能加快情报销毁的速度。换成葡萄、大苹果、大鸭梨什么的,都没有这么好的效果。

康熙亲征噶尔丹的时候,写情报的“纸”是拿山楂做的,北方好多地方管山楂又叫红果儿。古时候军队打仗,互相传递消息的文件,也可以叫“传单”,这个意思跟现在说的传单不一样。康熙皇上传递情报的这种山楂做的“纸”,从此就得了个名儿,叫“果子单”。

再后来,天下太平,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老百姓慢慢就把这段故事给忘了,这才把传单的“单”改成了炼丹的“丹”,成了现在咱们吃的果丹皮。这事儿不是我瞎说的啊,康熙亲征噶尔丹那会儿,有个帮办军务的大学问人叫高士奇,他写了首诗叫《果子单》,专门讲这个事儿。这首诗是这么写的:

绀红透骨油拳薄,滑腻轻碓粉蜡匀。

草罢军书还灭迹,嘴来枯思顿生津。

(摘自湖南文艺出版社《于谦:人间烟火》)

本文地址:http://www.gushizhe.com/wenzhai/7694.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页 1 2
阅读相关文摘精选标签:散文随笔
枫少发布的其他文摘精选更多
网友点评(0 条评论)
验证码:
故事者网站是故事、文摘阅读平台,免费提供多种国内广受好评的经典故事期刊、文摘杂志电子版在线阅读
本站所有故事、文摘均为网友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19-2023 Gushizhe.Com 故事者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3060号-1 网站地图
合作 / 友链 / 建议请联系故事者网站E-mail:325794#qq.com(#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