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故事大全_成人睡前故事_文摘精选_故事文摘杂志在线阅读-故事者网站
故事、文摘投稿
当前位置:故事者 > 哲理故事 >获取智慧的途径

哲理故事《获取智慧的途径》

栏目:哲理故事|发布:逍遥行 已在故事者网站发布【96】篇文章
日期:2021-12-10|来源:做人与处世|作者:段奇清|阅读:手机阅读

感谢逍遥行发布哲理故事《获取智慧的途径》,内容如下:

人人都想成为一个智慧的人,如何才能够获得智慧?有人会想到这样的话:“世界上哪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了。”这句话道出智慧来自于勤奋。其实,勤奋只是获取智慧的途径之一。

许倬云天生残疾,手足畸形,直到6岁都不能动,7岁才能坐上椅子。儿时不能上学的他,却在家中读遍了喜欢文史的父亲的所有藏书,其中不少是传记,通读之后,许倬云从中得出获取智慧的“八字箴言”:历尽艰难,锲而不舍。刻苦阅读让他进了大学,师从傅斯年,而且第二年便考了年级第一名。

读博时,许倬云研究的方向是《左传》,在导师的指导下,他一头扎进去,开始整理《左传》的人物谱系,为《左传》中两千多人物做注解:父亲是谁,儿子是谁,彼此的关系如何等。因为做这个注解,他一遍又一遍阅读,最后《左传》被读得烂熟于心。下笨功夫,靠汗水获得的东西并不是智慧,而只是智慧的重要基础——知识。通过思考把知识转化为自己智性的一部分,知识才能成为智慧。而思考,就是组织知识和分析知识。

如何思考?并非傻傻地苦思冥想,那是多种知识的相互融通与碰撞。儿时的许倬云在家中“杂读群书”,广泛而随意的大量阅读,为他后来的知识结构奠定了一个宽厚的基础。大学时,许倬云原本读的是外文系,后又转入历史系,同时兼修了考古系和中文系,横跨了四个系。他后来感慨道:“我从别的系中学的科目,得益良多。我撒网撒得很宽,有些有回收,而且可以触类旁通,一些散在一旁以为没有用的知识,后来都有了密切的关系。”获取智慧,要不排斥一些“没用”的知识。

许倬云在芝加哥大学的第一堂课,就结识了一位美国学者柴勃尔。交谈中,许倬云向他讨教:“作为一位留学生该如何读书学习?”柴勃尔说:“把读书的时间留下一些来看看你四周的人与物吧,因为你将来可以在图书馆找到这些该读的参考书,但是你回家后可能再找不着一个活的美国社会让你观察了。”此后,许倬云在美国的生活无时不受他这句话的影响。不排斥“没用”的知识,不仅要从书本中学,还要张开眼睛向社会学。社会知识让你思考起来会更直观,更生动,更鲜活。获得智慧不仅要思考,还要善于思考,能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东西。

许倬云赴美求学上的第一堂课,是美国埃及学首席教授威尔逊先生讲授的。上课时,威尔逊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不知道”.一个学期下来,一位日本学生问:“威尔逊先生,究竟我们知道的是什么?”威尔逊答道:“我们知道的就是我们不知道。”这位日本学生听后一脸茫然,以为老师在调侃他。而坐在一旁的许倬云听了后,却“忽有所悟”:“悟出了一个关闭型文化与一个开放型文化的区别:前者只追寻答案,后者则是追寻问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固是诚实的态度,到底还须以’知道自己未知为前提的。”“知道自己未知”,才能让自己不断去探索,不浅尝辄止,不满足于一知半解。在获得更多知识时,也让自己能获得更多智慧。

一个智慧的人,就会有崇高的人格,比如“严守学术规则,扞卫学术尊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等,为了真理、学术规则,不怕得罪任何人;一个智慧的人,是一个懂得生活真谛的人。“自己反省八十之年,够用是富,不求是贵,少病是寿,淡泊是福,知足是乐,有这种生活,夫复何求!”许倬云在八十多岁时这样说。

一个残疾之身,却成绩斐然,成为学术大家,且能够活到超过九十岁的高龄。找到获得智慧的途径,也就能得到智慧给人最好的馈赠。

本文地址:http://www.gushizhe.com/zheli/7276.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相关哲理故事标签:智慧故事
逍遥行发布的其他哲理故事更多
网友点评(0 条评论)
验证码:
故事者网站是故事、文摘阅读平台,免费提供多种国内广受好评的经典故事期刊、文摘杂志电子版在线阅读
本站所有故事、文摘均为网友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19-2023 Gushizhe.Com 故事者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3060号-1 网站地图
合作 / 友链 / 建议请联系故事者网站E-mail:325794#qq.com(#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