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故事大全_成人睡前故事_文摘精选_故事文摘杂志在线阅读-故事者网站
故事、文摘投稿
当前位置:故事者 > 文摘精选 >父亲的多面人生

文摘精选《父亲的多面人生》

栏目:文摘精选|发布:轻摇 已在故事者网站发布【53】篇文章
日期:2023-02-03|来源:人生与伴侣|作者:胡金坦|阅读:手机阅读

感谢轻摇发布文摘精选《父亲的多面人生》,内容如下:

印象中的父亲,白面黑须,白皙中微露菜色,似乎永远营养不良。

父亲多才多艺,一生却历经坎坷,受尽磨难。年轻时意气风发,风趣幽默,到后来胆小怕事,树叶子掉到头上都能吓一跳,逆来顺受,随遇而安。

父亲虽然已经离世二十余年了,但是二十年来,每当忆起父亲的生前事,他那风趣幽默的形象仍历历在目。

爷爷有兄弟二人,因小爷无嗣,父亲从小就被过继给小爷当嗣子。

小爷在镇上一家牛行当“行夫”,负责耕牛交易,赚取少量佣金,再加上省吃俭用,积累了一些资产,置有几亩薄田。

正因为如此,解放初期划成分时,小爷一家被定为小土地出租,这也为父亲此后的人生之路预设了重重障碍。

小爷、小奶对父亲这个嗣子疼爱有加,寄予厚望,不惜一切代价,供父亲读书,几乎所有积蓄都用来供父亲读书“挥霍”了。

因此,父亲的求学之路越走越远:从泼河高小到光山县中,从县中到两淮高中。两淮高中是信阳高中的前身,校址在相邻的罗山县。

光山县解放之初的1948年,县文教局开办师资培训班,面向全县招聘中小学教师,集中培训。父亲以全县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师资培训班,又以全县第一名的优异成绩结业,并被任命为光山县泼陂河镇邬围孜小学(就是后来的泼陂河镇完全小学)校长,负责组建泼陂河镇完全小学。收拾校舍、招聘老师、招生、开学。紧锣密鼓完成后,父亲又被调任光山县北王岗完全小学校长。

据父亲说,那是一段艰苦奋斗的经历:邬围孜小学的校舍用的是邬氏祠堂,北王岗小学没有现成的校舍,只有三间破旧的民居。需要先招聘老师,再发动村民建校舍。校舍是土坯茅草屋,学校围墙是栽秧剩下的秧把子堆砌而成的,还不到一人高。

虽然创业艰难,但老师们有时候也会苦中作乐。冬春季节,塆里面的土狗经常越墙而入,惊吓学生。后来老师们出了个主意:把这些野狗捉来炖吃了。

在父亲的默许下,老师们真的捉住了一条狗,寒冷的冬夜,喷香的狗肉,把这个贫瘠的草庐小学烘托得有那么些节日气氛。父亲提前说好了:说他属虎的从不吃狗肉。为此,厨房还专门给他做了素包子。可是当老师们端着一碗碗喷香的狗肉,蹲在他面前津津有味地吃着的时候,父亲那眼馋的神态真的掩饰不了。于是就有老师说:胡校长,你不吃狗肉,可以喝狗肉汤啊。就给父亲盛来一大碗狗肉汤。

就着狗肉汤吃包子,不一会一大碗狗肉汤就被喝完了……于是乎,全校乃至全县(全县也没几所学校,也没多少老师)都知道了:胡校长不吃狗肉,但是喝狗肉汤。这个笑话儿在光山县教育界流行了许多年。

全国解放之初,军队要搞现代化、正规化建设,需要大量知识分子。1949年,父亲又被征送到郑州第四炮兵学校(就是现在的郑州炮院)当兵,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学员。炮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广州军区黄花岗某部炮兵战术教导队,任正排级炮兵战术教员。

1952年,为进一步提高各部队战术教员的政治思想水平,父亲又被选送到湖北革命大学进修。时任湖北革命大学校长的是后来的国家主席李先念。令父亲记忆深刻的是李先念校长的演讲:我们的队伍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只有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才能爆发出战胜一切的巨大力量。这就好比做一个木桶,必须每一块板紧密联系,紧靠在一起,而且要齐头并进,每一块板都一样长,才能装满一桶水。缺任何一块板都不行!

父亲说,李先念校长讲的实际上就是现代管理学中所说的“木桶效应”。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总结出了许许多多宝贵经验。他们自己也许不知道这个原理那个原理,说不定现代管理学中的很多“原理”就是在他们的着作中总结出来的。因为李先念校长总喜欢拿木匠活计打比方,这引起了学员们的兴趣。几经侦查,发现李先念校长乃是木匠出身,而且木工技术相当不错!

五三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关键时期。中央军委调集各军区部队轮战,父亲所在部队奉调开赴朝鲜战场。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部队还没开进到三八线,《停战协议》就签字了。队伍只好就地休整、待命。不久,教员们每人获得一枚朝鲜解放纪念章,部队原路返回各自驻地。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全国迅速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党、政、军、民、学努力按照总路线,开始大跃进。各级各类媒体大肆宣传地方建设成就,号召有志青年,特别是知识青年,无私奉献,为建设家乡献计献策。受“唯成分论”影响,父亲成为首批复员对象,被复员到光山县第二轻工业局任手工业联合社主管。

到地方工作后,父亲雄心勃勃,以图干一番事业。他几乎天天下基层,与手工业者交朋友,了解他们的需要和对政府的要求。

正当父亲想方设法,准备为家乡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的时候,“整风运动”开始了。各单位定指标,分任务,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揪出”一定数量的“右派分子”。父亲同许多知识分子一样,不幸躺枪,被打成“右派”,一竿子都被赶到牛棚中去了。

父亲下放的小村子名叫团山洼,村中住着二十几家杂姓人家。父亲被错划为右派分子下放时,泼陂河街上祖房被大队强行没收,换成团山洼村集体当作羊圈的三间茅草屋。

本文地址:http://www.gushizhe.com/wenzhai/1520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1 2下页
阅读相关文摘精选标签:散文随笔
轻摇发布的其他文摘精选更多
网友点评(0 条评论)
验证码:
故事者网站是故事、文摘阅读平台,免费提供多种国内广受好评的经典故事期刊、文摘杂志电子版在线阅读
本站所有故事、文摘均为网友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19-2023 Gushizhe.Com 故事者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3060号-1 网站地图
合作 / 友链 / 建议请联系故事者网站E-mail:325794#qq.com(#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