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故事大全_成人睡前故事_文摘精选_故事文摘杂志在线阅读-故事者网站
故事、文摘投稿
当前位置:故事者 > 文摘精选 >危难时期的回望

文摘精选《危难时期的回望》

栏目:文摘精选|发布:沐飞尘 已在故事者网站发布【21】篇文章
日期:2023-09-13|来源:散文选刊|作者:朱能毅|阅读:手机阅读

感谢沐飞尘发布文摘精选《危难时期的回望》,内容如下:

1938 年7 月初,大地流火,万方多难,郁达夫为躲避战乱,携妻带子自汉口南下,于7 月11 日辗转到达汉寿。

经汉寿籍文友、曾任湖南《国民日报》社长的易君左介绍,寓居在县城皇龙街蔡天培醋铺,随带的40 木箱书籍,占去房间很大一角。汉寿位于洞庭湖西滨,楚国时期为梦泽属地,屈原曾行吟到此,地理位置较偏,生活水平也低,适宜居家度日。郁达夫一家定居后,夫妻相处甚安,郁飞、郁云、郁荀三个孩子依绕膝下。“晚霞一抹影池塘,那有这般颜色作衣裳”,当时,易君左引用清代黄景仁的诗句,在心里赞美王映霞后,打趣达夫:“我介绍你住醋铺,嫂夫人往后该不会吃醋吧?”说得众人都笑了。很多天的早晨,郁达夫陪同王映霞提篮上街买鱼,夫妻俩同声交赞:“汉寿的鱼,是这样好,这样便宜!”他居然发现了鲥鱼,这种鱼因为长江封锁,不能回头入海,便“流亡”到汉寿水域。人与物的遭际,有时竟出奇的近似!

寓居汉寿期间,郁达夫除了应邀演讲、写出多篇抗战杂文和游景诗外,就是撰写重要文稿《回忆鲁迅》。他在1923 年2 月就结识了鲁迅,据王映霞回忆:“郁达夫一生中最尊崇最可信赖的朋友,可以说就是鲁迅。”郭沫若亦言:“郁达夫之于鲁迅,更有点儿近于崇拜。”鲁迅同样将郁达夫视为知己,《伪自由书·前记》里曾记述:“我和达夫先生见面得最早,脸上也看不出那么一种创造气。”鲁迅与郁达夫能够成为终身朋友,正是看中他性情与文字的真和纯,视作创造社中“最无创造嘴脸的人”。鲁迅逝世了,犹如血色在黑暗中退去,呐喊在夜气里消散,一个民族失去了一把不屈的匕首与一颗倔强的灵魂!郁达夫的悲痛也是所有国人的悲痛。当时他仅写出400 字的《怀鲁迅》,一直没写长篇回忆文字,来到汉寿后,他“没有书看,也没有事情做”,接到香港《星岛周刊》陶亢德的约稿信后,自然想起外冷内热的鲁迅,先生惯于在黑夜发出奇异之光,涌动着世人的热血,自己应该撰写对他的回忆文字了。于是在8 月14 日,开始了《回忆鲁迅》的写作。在《序言》开头,是这样写的——

但我却偏有一种爱冷不感热的特别脾气,以为鲁迅的崇拜者,友人,同事,既有了这许多追悼他的文字与着作,那我这一个渺乎其小的同时代者,正可以不必马上就去铺张些我与鲁迅的关系。在这一个闹热关头,我就是写十万百万字的哀悼鲁迅的文章,于鲁迅之大,原是不能再加上以毫末,而于我自己之小,反更足以多一个证明。因此,我只在《文学》月刊上,写了几句哀悼的话,此外就一字也不提,一直沉默到了现在。

在《序言》部分,郁达夫还回述了“骤闻鲁迅噩耗”的经过与惊愕,继而写出“鲁迅的葬事,实在是中国文学史上空前的一座纪念碑”,以及全国民众对鲁迅的哀悼之情,最后以沉痛的声音作结:

全国民众,正在一个绝大的危难底下抖擞。在这伟大的民族受难期间,大家似乎对鲁迅个人的伤悼情绪,减少了些了,我却想来利用余闲,写一点关于鲁迅的回忆。若有人因看了这回忆之故,而去多读一次鲁迅的集子,那就是我对于故人的报答,也就是我之所以要写这些断片的本望。

他在《序言》末,特意注明“ 廿七年(1938 年)八月十四日在汉寿”。

接下来的正文开头,郁达夫描述先生的文笔,没有浮华、吹捧,只有质朴、细腻且饱含的深情——他的脸色很青,胡子是那时候已经有了;衣服穿得很单薄,而身材又矮小,所以看起来像是一个和他的年龄不大相称的样子。

他的绍兴口音,比一般绍兴人所发的来得柔和,笑声非常之清脆,而笑时眼角上的几条小皱纹,却很是可爱。

房间里的陈设,简单得很;散置在桌上、书橱上的书籍,也并不多,但却十分的整洁。桌上没有洋墨水和钢笔,只有一方砚瓦,上面盖着一个红木的盖子。笔筒是没有的,水池却像一个小古董,大约是从头发胡同的小市上买来的无疑。

从以上几段文字足以看出:郁达夫用自由书写的状态、轻松幽默的笔调,打破了文化随笔书写名人时的拘谨严肃,写出了鲁迅日常生活中的光泽,还原了有血有肉、热忱温暖的鲁迅本相,引领读者踏入先生隐秘且风光无垠的世界,为认识和评价先生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自他笔下流露出的二人亦师亦友关系,堪称那个时代文人相知相敬的楷模!

在正文中,郁达夫特别提到一件事,就是编进步文艺刊物《奔流》:

当编《奔流》的这一段时期,我以为是鲁迅的一生之中,对中国文艺影响最大的一个转变时期。在这一年当中,鲁迅介绍左翼的正确理论的工作,才开始立下系统。而他的后半生的工作的纲领,差不多全是在这一时期里定下来的。

……说到了实务,我又不得不想起我们合编的那一个杂志《奔流》——名义上,虽则是我和他合编的刊物,但关于校对、集稿、算发稿费等琐碎的事务,完全是鲁迅一个人效的劳。

这两段话,对后人评判、解读鲁迅,无疑提供了客观准确的途径。

郁达夫在汉寿,仅写出《回忆鲁迅》中《序言》与4000 余字正文,便搁笔了。到了9 月中旬,时任国民政府福建省主席陈仪,电催郁达夫去福州共商抗战大计。至此,他“决定为国家牺牲一切了”。9 月22 日,郁达夫结束了在汉寿寓居71 天的日子,告别妻儿,不顾局势严峻与旅途艰难,只身奔赴闽土。汉寿小城炙日古桑的浓荫下,消失了一位杰出作家的身影。直到1939 年7月,他远赴新加坡后,才最终完成15000 字的《回忆鲁迅》全文。

身为汉寿人,我曾无数次有意路过县城皇龙街故道,那家醋铺自然早已不在,只好徘徊于郁达夫寓居过的旧址。他在民族危难时期,对恩师加文友鲁迅先生的一次深情回望,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珍贵的财富,他流寓湘北汉寿小城的足迹,也将铭刻在地方史册里。

本文地址:http://www.gushizhe.com/wenzhai/20226.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相关文摘精选标签:散文随笔
沐飞尘发布的其他文摘精选更多
网友点评(0 条评论)
验证码:
故事者网站是故事、文摘阅读平台,免费提供多种国内广受好评的经典故事期刊、文摘杂志电子版在线阅读
本站所有故事、文摘均为网友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19-2023 Gushizhe.Com 故事者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3060号-1 网站地图
合作 / 友链 / 建议请联系故事者网站E-mail:325794#qq.com(#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