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故事大全_成人睡前故事_文摘精选_故事文摘杂志在线阅读-故事者网站
故事、文摘投稿
当前位置:故事者 > 文摘精选 >短视频时代,我们为什么需要“根系阅读”

文摘精选《短视频时代,我们为什么需要“根系阅读”》

栏目:文摘精选|发布:拂晓星 已在故事者网站发布【80】篇文章
日期:2023-09-14|来源:杂文选刊|作者:曹林|阅读:手机阅读

感谢拂晓星发布文摘精选《短视频时代,我们为什么需要“根系阅读”》,内容如下:

“文字失语”是当下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有以下几种表现:其一,缺乏鲜活生成的文字表达能力,习惯了表情包、YYDS(永远的神)、梗式流行语(废话文学、糊弄文学、凡尔赛文学之类),不好好说,久而久之变成不会说,文字失能;其二,文字表意空间匮乏,内心戏很丰富,但无法用有文化内涵的话语表达,只能干瘪无趣地说“俺也一样”“你懂的”“一切尽在不言中”;其三,老师让写一篇千字评论,下笔好像一两句话就把想法讲完了,下面呢,然后呢?就没有了!写不到一篇严肃完整的论证文章所需要的长度,只能编、憋、挤,用废话、空话、套话填充,成为“废话篓子”。

我经常听到这样的困惑:我平常也看了不少书啊,收藏夹里一堆文章,怎么到写文章时,就写不出来呢?阅读怎么无法支撑我的写作呢?一个失语者的反思,让我们看到“阅读很多却无能表达”的症结:公众号、微博、知乎……电子媒体空间知识爆炸,有很多地方可以获取知识。一本很厚的书,总有人用一篇推文、一则视频讲完。看这些东西,好像也能获得知识,但就是很不对劲。可能是因为这些东西都很零碎,很难帮人建立一个思想谱系,也很难被用于“再输出”。确实如此,那些碎片化、胶囊式的知识信息,都是别人“阅读后再输出”的东西,营养很低了,很难有维持你“再输出”的丰厚营养。

我想到了一个概念,叫“根系阅读”,并不是读书了,就能支撑输出和表达。只有扎向知识底层、人性底层、结构底层的根系,接触完整的原典思想和智慧,才有支撑“再输出”的知识营养,促进文字写作的能力。根系,是一个很形象的类比,树苗有根,一面扎向泥土深处,用庞大的根系滋养生命,一面向上生长,伸向天空,吸收阳光雨露,长成参天大树。

与“根系阅读”相对的是,花式阅读,果式阅读,枝叶阅读,只读作为果实的“结论”和某段精彩表述。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跟随四季流转,流行什么读什么,刷屏什么跟风去读,读了很多,却没有“根系”。写作需要话语的生成,没有阅读所形成的思想根系,怎么能支撑“话语的生成”呢?

这就是文字失语、写作失能的关键原因,徘徊在花朵、果实、枝叶层面的日常阅读,没有根系的生命营养,没有沉淀形成“可以生长和调用”的底层根系知识。

为了把“根系阅读”解释清楚,我再借用一个比喻。布罗代尔对于长时段与短时段,有一个精彩的类比,他说:人类的生活面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地理环境、气候、生物物种分布等条件决定的。仿佛一条河流,河床和深处潜流的各种特征,才真正决定了河水的流速和流向,而传统史学所关注的人物和事件,不过是河流表面的白沫。地理环境、气候、生物物种分布,包括中时段的风俗、风土、制度,等等,这就是一个社会的根系。很多人读的书,关注热点的人物和事件,可能只是“河流表面的白沫”,根本不了解河的深度,不了解河床深处的潜流、湍流,自然就掌握不了河水的流速和流向。靠那些“表面的白沫”,你能写出什么呢?

流行的东西,往往都是即时性的,那些文字“都只关心飞溅的水花和波浪,而不是水下的湍流”。阅读需要对抗“好读”的深沉阅读、坚硬阅读、根系阅读,需要专业化的扎根,就在于每个专业都努力把知识扎向根系。比如,人类学,就是要揭示出“每一种制度与每一项习俗后面的无意识结构”。社会学,就是“透过杂乱无章的事实而发现现代社会的根本架构”。米尔斯所说的“社会学想象力”,就是一个将日常生活置于某种社会“根系”中去思考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感到私人生活充满了一系列陷阱,这种困扰实际上与存在于社会结构中的非个人因素和变化有关,只有将个人生活与社会历史这两者联系在一起认识,才能真正理解它们。

根系阅读,才能支撑“根系思考”,进而支撑有深度、有价值、有源头活水涌流不断的流畅写作。无根系的阅读,拿着杂志、报纸,刷公众号、刷短视频去吸收知识,只是休闲、消遣性的阅读,至多让你产生某种感慨,或者积累素材,并不能支撑你的写作。自己对着纸质书去读,千万不要迷信“让别人替你读书”。

哪些阅读属于根系阅读呢?比如,阅读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原着。它们经过了流行的筛选和检验,不是“水面的白沫”,而是触及一条河流的深流湍流,每一代人都能从中汲取到思想营养,流传中成为经典。《文心雕龙》《社会学想象力》《群氓时代》《论法的精神》,就属于这样的经典吧,每个专业都有这样的经典,啃原着,就是从知识上培养自己的根系。比如,阅读那些对一个社会的结构和文化进行深描细描的着作。什么叫“结构”,我将其理解为“长时段中不变的规律和逻辑”,这就是一个社会的根系,元宇宙、区块链、ChatGPT,这些东西,无非就是概念泡沫而已,要去读“结构”。比如,洞察幽微人性,要读那些深描复杂人性的文学作品——《百年孤独》《平凡的世界》《悲惨世界》《红楼梦》等,读懂了那些作品,就能解释当下每天遇到的多数人、每天经历的多数事,因为那些作品写的是那个时代的“根”、人性的“根”。

“根系阅读”包括这些关键词:经典、普遍性、人性、结构。普遍性意味着什么?它有巨大的解释力,因为是底层根系的观念,才有解释多数现象的普遍力量。比如,阅读新闻,不能只是看每天的热点,更要看支撑这些此起彼伏、循环往复热点的普遍结构是什么?是什么支配着新闻,为什么这个世界每天发生了那么多事,这个事报道了,那个事却没有报道?赫伯特·甘斯在《什么决定新闻》中有很经典的分析。有一个文学概念叫“母题”,伟大的作品中总包含着共同的人类母题,每天呈现的新闻热点,其实是一个社会结构化母题的再生产。读表面的新闻,就像吃麦当劳那样的快餐,没有对其后“社会根系”的阅读,当然无法支撑你对其他热点的观点输出。

“根系阅读”让你的知识盘根错节,形成某种“联想式致知”的层累结构,这才能支撑流畅自由的输出。日复一日,脑子里有那么多有机的、活化的“根系”,面对某个热点时,根系好像受到了阳光、雨水的刺激,很容易就破土冒芽,生长出观点的枝干。根系中涵养了那么多“活水”,取一滴水、一瓢水就足以撑起源源不断的写作。浅阅读,无法支撑输出,因为别人的即时写作已经榨干了营养,知识含量很薄了,撑不起你的再生产。

本文地址:http://www.gushizhe.com/wenzhai/20336.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相关文摘精选标签:社会生活
拂晓星发布的其他文摘精选更多
网友点评(0 条评论)
验证码:
故事者网站是故事、文摘阅读平台,免费提供多种国内广受好评的经典故事期刊、文摘杂志电子版在线阅读
本站所有故事、文摘均为网友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19-2023 Gushizhe.Com 故事者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3060号-1 网站地图
合作 / 友链 / 建议请联系故事者网站E-mail:325794#qq.com(#改为@)